↑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多选题 3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1 题,简答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2 m/s,39 m/s   B. 24 m/s,38 m/s   C. 12 m/s,19.5 m/s   D. 24 m/s,13 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  

    A. M静止在传送带上   B. 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 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M下滑的速度变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内表面光滑.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m2.当它们静止时,m1、m2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30°角,则两小球质量m1与m2的比值是

    A. 1∶2   B.    C. 2∶1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为颈椎病人设计的一个牵引装置的示意图,一根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两端各挂着一个相同的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颈椎(图中是用手指代替颈椎做实验),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采取的方法是

    ①只增加绳的长度 ②只增加重物的重量 ③只将手指向下移动  ④只将手指向上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t=0时,两车间距为s0;t0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to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t0时间内甲车在前,t0~2t0时间内乙车在前

    B. 0~2t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

    C. 2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

    D. s0=s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多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加速度为0.1m/s2   B. 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C. 小球第14s内的初速度为2.6m/s   D. 第15s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

    A. 6 N,3N   B. 1 N,1 N   C. 0,1 N   D. 0,2 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内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m

    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

    C. 0~4min内平均速度为1m/s

    D. 0~1min和8~10min的时间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为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A. 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 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 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 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大于2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1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 在1s~3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C. 在3s~4s内,外力F不断减小

    D. 在3s~4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3 题
  1.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B对墙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3,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4。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F1保持不变,F4保持不变

    B. F1缓慢增大,F4缓慢增大

    C. 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m/s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8m

    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动滑轮P悬挂一重物B,其中绳子的PA段处于水平状态,另一根绳子一端与动滑轮P的轴相连,绕过光滑的定滑轮Q后在其端点O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滑轮均为光滑、轻质,且均可看做质点,现拉动绳子的端点O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较(  )

    A. 拉力F增大   B. 角θ减小   C. 拉力FPA不变   D. 角θ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甲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甲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在打点计时器打B、C、D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B=_____m/s,vC=______m/s,vD=______m/s。

    (2)小车加速度___________ 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木板上的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在弹性限度内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①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方向必须互相垂直

    B.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方向可以不与木板平行

    C.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保证将橡皮条拉到O点时,若F1变大时,F2可能变小

    D.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②图丙中的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填F或F′);

    ③本实验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读数时视线应与弹簧秤垂直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D.拉橡皮条的细绳的夹角大于90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劈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放在斜面上,轻绳与斜面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的支持力的k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的最小值为多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量m="1" kg的物体在F=2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的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5,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4 s后撤去,撤去力F后5s物体正好通过斜面上的B点。(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撤去力F时的速度;

    (2)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位移;

    (3)AB之间的距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