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下表西周晚期周王的婚姻状况(部分)

    出嫁者

    所在国

    娶入者

    出嫁者

    所在国

    娶入者

    出嫁者

    所在国

    娶入者

    申姜

    中国

    周厉王

    齐姜

    齐国

    周宣王

    苏改

    苏国

    周幽王

    姜氏

    齐国

    陈妫

    陈国

    㠱孟姜

    㠱国

    番改

    番国

    丰妊单

    丰国

    褒姒

    褒国

    据表可知,西周晚期

    A. 一夫多妻制开始盛行

    B. 周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维系统治

    C. 周文化传播范围扩大

    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得到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

    A. 注重规范官员私德

    B. 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

    C. 重视传承宗法观念

    D. 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

    A.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 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 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康熙年间,一种以古代书籍尤其是经书作为考证对象的治学方法——考据兴起。至乾嘉时期,考据成为专门的学问,学者们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辨析考证,并形成著名的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兴盛反映了当时

    A. 学术研究氛围的宽松

    B. 儒家学说影响力式微

    C. 思想文化控制的严苛

    D. 经世致用潮流的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3年,山西士子刘大鹏参加在开封举行的会试时,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这表明

    A. 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B. 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

    C. 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D.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下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B. 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

    C. 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

    D. 改变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托拉斯的试办是

    A.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

    B. 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

    C. 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

    D. 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

    B.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 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梭伦在他的诗词中曾言“我们城邦的危险绝非来自于宙斯之令或不朽神灵的意志”,“毁灭城邦的是公民自身的愚蠢行为和对钱财的贪婪”。这表明,梭伦

    A. 倡导依法维护公共秩序

    B. 反对公民信仰城邦神灵

    C. 抨击公民滥用民主权利

    D. 主张理性应对社会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项目数量年份

    1661年

    1662年

    1687年

    1688年

    合计

    纯科学研究

    76

    63

    103

    91

    333

    海上运输

    17

    41

    39

    32

    129

    采矿

    63

    48

    38

    32

    166

    军事技术

    18

    23

    32

    14

    87

    纺织工业

    8

    5

    9

    4

    26

    一般技术和农业技术

    9

    23

    20

    13

    65

    A. 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

    B.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分工

    C. 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

    D. 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园艺产品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和马铃薯征收关税。随后,又通过了《进口关税法案》,规定对除小麦、玉米、肉类、牲畜和羊毛以外的进口农产品征收10%的关税。这些举措

    A. 为国内农业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B. 有利于保障民众的消费权益

    C. 致使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

    D.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这表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 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 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 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后期,儒学始开启复兴的机运,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大影响。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上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成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己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1912年,有人撰文指出:“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在“五四”前后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90年后,日本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低迷期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混乱期,党派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交织混杂的局面。在新的挑战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日本原有行政机构设置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日益严重。

    1996年,以首相为会长、全部委员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行政改革会议,历经59次讨论后提出行政改革的总体方案。1998年,又成立了以全体内阁成员组成的改革推进本部,专门负责实施改革方案,并设置了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顾问会议来监督改革的内容和进展情况,1999年,国会通过了包括《中央省厅等改革相关法的大纲》等多个相关法案,2001年,改革推进本部依据法令,将原中央政府机构由1府22省厅缩编为1府12省厅,并计划10年内将公务员总数削减25%;同时,将国立医院、邮政、博物馆等84家单位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去,委托给民间管理实现民营化;推进地方政府合并,计划将原有的3000多个地方政府缩编为1000个左右。

    ——摘编自董武《日本的行政改革及启示》等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及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中期以来,一边是朝廷厉行“寸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另一边是地方愈禁愈烈的私人海上贸易和豪门大族肆无忌惮交通海外,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朱纨(字子纯,今江苏苏州人)就任浙江巡抚,深感沿海“乡官”(地方豪门)勾结官府,“事未办而谤先行,效未见而肘先掣”,于是上疏朝延“既付臣以军务,许臣事关军机重大者,以军法从事”,不需御史过多干涉。朝廷批准其请求,上任后,他亲赴福建漳、泉,发现该地区“本盗贼之渊蔽(聚集地),而乡官渡船,又盗贼之羽翼”,又看到漳,泉卫所败坏,官兵缺员,月粮不足,战舰残破。为此,下令“违禁大船,悉报官拆毁,以杜后患”“严地方之保甲,以救仓不能捍御之患”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朱纨遭到巡按御史周亮等闽浙籍官员弹劾,以致朝廷将其免职特查,朱纨叹息“纵天子不死我,大臣且死我;即大臣不死我,闽浙人必死我”,次年,他饮药自杀,朱纨死后,朝廷罢浙江巡抚不设,海禁随即大驰,走私贸易更加猖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寇商人头目王直等勾结倭寇,大举入侵,“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十里,同时告警”。

    ——摘编自邹萍《朱纨与明代海禁政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朱纨执行海禁政策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纨执行海禁政策的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针对日本侵华,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出现了几种较为典型的言论。

    第一种言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给某些中间阶层和一部分劳动人民带来一些悲观失望情绪。

    第二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淞沪会战时,蒋介石集团指望英、美等国直接出面干涉,并要求苏联出兵。

    第三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种言论,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或事件对其加以评述。(要求:提炼言论,历史背景或事件的概述客观准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