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 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 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 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据此可知,分封制

    A. 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B. 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

    C. 是西周时期官僚体制的创新

    D. 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

    A. 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

    B. 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

    C. 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

    D. 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成书,而“有多种抄本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独具特色

    B. 时人的域外知识仍相当有限

    C. 南宋民间海上贸易日益松弛

    D. 朝廷对海外史地知识的轻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B.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C.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

    B. 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

    D. 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

    A. 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

    B. 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C. 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 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国四年的一天,山西孟县牛村镇洞门坡赶庙会。史料记载:“那日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一群警察下去,不说黑白,见辫子就剪,搅得庙会一片混乱。结果引起赶会的农民群起反抗,见警察就打。有的警察骑马跑了,有的被打,辫子却没剪成。”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守旧势力很顽固

    B. 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

    C. 剪辫易服顺应革命潮流

    D.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纷繁复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的法学理论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古罗马法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

    A. 古罗马很早就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B.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C. 罗马法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D. 罗马军队起了类似于“上帝鞭子”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比那些坐在这里对我进行审判的人更能代表我的人民。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大法官布拉德肖最有可能的回答是

    A. 君权神授

    B. 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 契约协定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托洛茨基意在说明

    A. 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 二月革命导致俄国社会动荡不安

    C. 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

    D. 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

    A. 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

    B. 英国靠拢欧共体愿望迫切

    C. 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 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  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然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界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形成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就开始探讨“何为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天人合一”“五行说”等都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自己立场的自然观。……在西方,古希腊最早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世界的本原初步归纳为“水”“火”等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中国的自然观由“一”而生,将“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的自然观由“二”而生,“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一个对立不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性使得西方更多的追求“人”的主动性,使自然界逐渐沦为了人的奴隶。

    ——摘编自贾文龙、张卓艳《中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及发展愿景探析》

    材料二  西方的科技革命,恰恰是西方自然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理性地解析着自然,科学地总结着世界的部分规则,并试图创造新的运行体系。这样的革命是极度震撼并且极具扩张性的,正如西方自然观试图精确地探索自然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一样,这样的革命必然会试图侵入每一个固有的民族文化中,这是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科技革命更是大大促进了西方对“虚”的割舍和对“实”的肯定,因为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无数真实的行动和不断实践的检验之上,西方认为脱离操作实践的理论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科技革命带来了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

    ——摘编自李玢《“科技化”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自然观的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早期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内涵,并分析各自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近代西方科技革命使“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自然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里亚纳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的一次海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美方称“马里亚纳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使之无法在4个月后的莱特湾海战派出飞机支持舰队。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进攻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

    ——摘编自刘怡《联合舰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马里亚纳海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亚纳海战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意识到人口增殖快于财货增加会导致“人民众而财货寡”,希望通过“务法”“务农”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认为:“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故人人贫困才会加倍努力,而“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加导致贫困,故应减少人口,理由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加的速度,则“次一等的打算自然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马氏强调,私有制以及个人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制度,认为公有制会导致普遍贫困,贫困救济则会创造更多的贫困人口。

    ——改编自魏忠《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相似社会背景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一书中记载:1937年6月,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请到该会下属的史地、语文两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前来开会讨论,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发表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决定先将秦始皇等四十人,推为“民族英雄”,特通告全国并征求传记。

    附此次表彰民族英雄的名单秦始皇、蒙恬、汉武帝、霍去病、张骞、苏武、马援、窦宪、班超、诸葛亮、谢玄、唐太宗、李靖、李勣、郭子仪、韩世忠、兵飞、文天祥、陆秀夫、元太祖(蒙古族)耶律楚材(契丹)萨都剌(回族)明太祖、郑和(回族)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宋应昌、熊廷弼、袁崇焕、史可法、郑成功、左宗棠、冯子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