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成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评选委员会评价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发言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代表贵校同学,祝贺尊敬的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人类智慧的营养,希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世宗、天保,分别是谥号、庙号和年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B.舍人,古代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斛律光箭艺高超。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后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颈,斛律光还先后得到了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斛律光抗令不从。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解散士卒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心生不满但仍宣抚犒劳了兵士。

    C.斛律光英勇善战。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D.斛律光遭冤被杀。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北齐皇帝这时对斛律光也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士纷纷涌现,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刘熙载认为,诸子论辩讲求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断辞之美。

    D.战国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剖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

    B.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响。

    C.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乏思辨性。

    D.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思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枝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第6期)

    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 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 “A1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材料四:

    美国最早的媒体融合试验成果是“坦帕新闻中心”,2000年3月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安置在同一座传媒大厦中。各家媒体员工、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保持独立的前提下,该集团在大厦中设立了新闻编辑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进行新闻的采集、写作和共享,不仅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更优化了报道效果和时效性。在“坦帕新闻中心”这一媒体融合范例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多种媒体融合模式。

    整体上来看,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技术驱动的内容融合:美国各大媒体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延伸。《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报网联动,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

    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融合:美国不少传统媒体以移动互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新闻信息,争做“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新型媒体。CNN、《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均实现了 24 小时新闻直播或滚动实时新闻报道,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有效地安排了新闻内容发布时间。

    市场趋势下的传播平台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受众流向新闻网站以外的渠道,新闻供应商正在跟进其转移动向为了接纳更广泛的受众,2007年开始,CNN与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成熟社交网站合作,进行新闻直播等与用户互动;NBC、CBS与Twitter进行了互利共赢的合作;NBC环球与Vox Media、BuzzFecd等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摘编自新元智库《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导向成为算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B.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是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C.美国媒体融合实践表叨,采用何种模式融合,得看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

    D.从美国的全媒体融合实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高屋建瓴地指出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B.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如果主流媒体不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就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金话筒”优势。

    C.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追求融合发展,“万物袢媒”的全媒体时代越来越近。

    D.材料三第二段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都侧重于技术的创新,材料四对美国早年“坦帕新闻中心”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是受伤——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到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撤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鬼子,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狠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捣烂,再递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吩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郎,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你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郎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几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就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就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C.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生动形象。

    D.小说以“猎狼”为题,这里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

    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作者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