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4 题,其他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 问征夫以前路。             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今臣亡国贱俘。             ②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 而彼且奚适也?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词语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赍(jī)发   迤逦(lǐ )    仓廒(áo)     黯然神伤

    B.辖(qiá)制   怂(sǒng)恿   酒馔(zhuàn)   篷荜生辉

    C.碾轧(yà)   嘟囔(nang)   窸窸窣(zū)窣  词藻典故

    D.皱褶(zhě)  娇嗔(zhēn)   吮(shǔn)吸   拨木转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C.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D.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一名街”,长约七里,“七里山塘”由此得名。入夜漫步七里山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把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的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

    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

    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

    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

    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

    宋瑞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

    ②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③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④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⑤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

    B.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

    C.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旅游的社会功用。

    D.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前提。

    B.第③段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C.第④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其可行性。

    D.文章围绕“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C.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地“化人”的具体表现。

    D.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狼叫

    甘应鑫

    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

    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眼泪水泡饭。父女俩去赶集,村民指指点点,句句戳心。有夸他行善添寿,有骂他窝囊造孽,自己吃不饱肚,还捡个小孩养……表叔听过苦笑一声,便默不吭声,照旧当成亲生的养。

    最近几年,乡政府抓精准扶贫,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到乡里建洋房,表叔拿不出足够自筹款建房,一直与山相依、以水为伴。

    以往,村里人能关照则关照他,如今人畜搬走,他就成了单身独户,住在村东山脚下一栋毛南族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逢上刮风下雨,烧瓦裂缝漏雨,房梁摇摇欲坠,有时还掉落下蛇鼠,住得心惊肉跳。好在,乡干部经常来慰问,又帮他落实贫困户补助金、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生活改善了,心坎压的石头也落地了。

    村上生源少,小学教学点早就撤销,邻近村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圆二十多公里内的小孩,得走路去乡里读书。表叔家去乡小学,步行至少一个小时方穿过雾气笼罩的莽莽森林,途中一段险滩要趟过小溪,一段险路要从悬崖巨石间挤过去。这里山高水深,荒无人烟,却一点也不寂静,鸟鸣兽啸,奇香弥漫,连大人都惧怕,嫌远,更何况小孩;所以家境好的小孩转学,家没钱的小孩,有的就辍了学。养女想退学,表叔对养女说:“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我吃就有你吃,你要念好书,争口气!”然后卖掉了家畜。从此,天麻麻亮养女又出门上学,放学又随着星辰到家。

    有一天傍晚,养女放学路过老坟山,乌鸦乱叫,她见一堆新坟招魂幡下,猛蹿出一只白兔,吓得她背脊发冷,中邪似的絮絮叨叨一晚胡话。另一夜,一群野猪又把表叔家稻田拱得颗粒无收。打那以后,表叔为给养女壮胆,想出一个护身秘法,并教会她:学狼叫。

    过了这么多年,又听见狼叫了,消息传开去,人们觉得怪。

    记者们驱车到了乡里探秘,不少人说亲眼见过狼。看见她牵牛出门,记者好奇地问:“山里有狼,你不怕吗?”她苦笑答:“不怕,我有办法对付狼。”记者一愣,是小瞧了女孩,瞪大眼一瞄,女孩天生一双鸳鸯眼,眼珠子左边幽蓝色、右边褐橘色,一眨一眨,璀璨,勾魂。记者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她鼻子有些酸,说:“去打工赚钱,照顾爸爸。”在一旁的表叔听了搂住养女无声地抹泪。表叔边招呼记者坐下吃五彩糯米饭,边烧水泡茶,说:“小女从上小学起,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非常懂事乖巧,平时放学回家,就主动做家务……”

    记者们蔫头耷脑钻进密林,喘气爬上磐石,忽听见山崖背后 “嗷呜——嗷呜——”的哀声与风声从极远之地呼啸而来,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间激荡,那声浪足以将人掀下山崖。记者们疑心是风声作怪?是狼嗥?是人喊?

    记者们走后,清明阴雨就来了,断断续续,没有放晴过,偶尔还打几个炸雷,屋顶上的瓦被震落下来,门前一株古树被劈开了花。万幸的是,木楼没塌,父女俩躲过了一难。

    表叔没想到,过完分龙节不久,乡政府忽然安置他去了一家养殖场帮忙;还为他养女找到寄养家庭,是一对没有孩子且富裕的中年夫妇。

    终于,三只羊乡里没了狼叫。

    (2017年9月28日《河池日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光棍表叔家餐餐清汤寡水、房梁摇摇欲坠、门前古树被劈等细节,有利于突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B.养女是一个懂事的乡村少女形象,她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主动做家务,她希望将来能挣钱孝顺养父。

    C.记者在乡里和女孩分别不久就听到了“狼叫”,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乡政府终于对父女二人做出了适当的安置。

    D.开头交代地名“三只羊乡”,暗示了地瘠民贫;交代表叔的光棍身份,以及他当搬运工的事,为下文写他收养孩子做了铺垫。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3.小说以“狼叫”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B.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C.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B.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C.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D.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儒”是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易》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在侍奉皇帝的读书人中资格最老,皇帝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最终获胜。

    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 慨。

    D.“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2.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 “逦迤”两个词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对应和序列,这两大原理已经深深渗透进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交错地编织在我们数系的锦衣玉食之上。

    C.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D.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C.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D.本药品主要有效成分为茶多酚具有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及抗凝血功能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分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有关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项目

    数据

    睡眠时间

    5小时

    5—6小时

    6—7小时

    7—8小时

    4.08﹪

    31.29﹪

    48.3﹪

    16.33﹪

    睡眠不足原因

    课程紧张

    学习压力大

    宿舍喧闹

    其它

    25﹪

    60﹪

    12﹪

    3﹪

    (1)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哪两条结论?

    (2)请针对上表反映的某一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用楷书或者行书抄写下列语段。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个人说:“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辨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议论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