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多选题 6 题,单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多选题 共 6 题
  1.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小球从斜面顶端P点以初速度水平抛出,刚好落在斜面中点处。现将小球以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下落后均不弹起,,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两次在空中运动过程中(  )

    A.时间之比为1:2

    B.时间之比为

    C.水平位移之比为1:4

    D.当初速度为时,小球在空中离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水平圆盘可绕竖直轴转动,圆盘上放有小物体A、B、C,质量分别为m、2m、3m,A叠放在B上,C、B离圆心O距离分别为2r、3r。C、B之间用细线相连,圆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无张力。已知C、B与圆盘间动摩擦因数为,A、B间摩擦因数为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让圆盘从静止缓慢加速,则(  )

    A.当时,A、B即将开始滑动

    B.当时,细线张力

    C.当时,C受到圆盘的摩擦力为0

    D.当时剪断细线,C将做离心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用跨过光滑滑轮的轻质细绳将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电动机卷绕绳子的轮子的半径,轮子边缘的向心加速度与时间满足,小船的质量,小船受到阻力大小恒为,小船经过A点时速度大小,滑轮与水面竖直高度,则(  )

    A.小船过B点时速度为4m/s

    B.小船从A点到B点的时间为

    C.电动机功率

    D.小船过B点时的加速度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属于毛细现象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C.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D.热量可以自发从高温传到低温,可以自发从低温传到高温

    E.干湿泡湿度计中两个温度计读数相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著名的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

    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D.发生日环食时月球距地球比发生日全食时月球距地球远一些

    E.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一水平支架,轻杆固定在支架上。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轻杆末端,轻杆倾斜部分与竖直部分夹角为θ且为一定值。当支架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受到轻杆的弹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甲叠放在物体乙上,,甲、乙之间以及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水平外力F向右拉乙,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甲、乙一起运动,则F最大值为

    B.要使甲、乙一起运动,则F最大值为

    C.若,则甲的加速度为

    D.若甲、乙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F方向可变,,则F最小值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将一小物体从顶端A无初速释放,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物体到达底端B前已与传送带共速,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与传送带共速前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共速后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物体与传送带共速前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物体与传送带共速前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D.物体从A到B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天体平均密度为ρ,第一宇宙速度为v,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天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则(  )

    A.该天体半径为

    B.该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C.绕该天体表面附近飞行的卫星周期为

    D.若考虑天体自转,则维持该天体稳定的最小自转周期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

    (1)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结果保2位有效数字)。

    (2)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B.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C.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小D.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倾斜气垫导轨倾角为30°,导轨上端与水平桌面相接并安装有速度传感器可以直接测出小物块经过上端时的速度,气垫导轨和水平桌面上均有刻度值可读出长度。导轨下端有一固定挡板,轻质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测出不放小物块时弹簧上端与传感器之间的长度为L。气垫导轨开始工作后把质量为m的小物块轻放在弹簧上端,用外力向下缓慢推动小物块到不同位置后撤去外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在水平桌面上。

    (1)通过实验,该小组测出了多组不同的速度v和对应的落点到导轨上的长度x,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已知该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直线斜率为k,则通过该象可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___,考虑到空气阻力,该小组测出的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通过事先对轻弹簧的测定,、研究得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为。若每次释放小物块时弹簧的压缩量均为L的n倍,为了验证小物块和轻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该小组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x、n、L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让小球从图中的A位置静止摆下,摆到最低点B处摆线刚好被拉断,小球在B处恰好未与地面接触,小球进入粗糙的水平面后向右运动到C处进入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已知摆线长,小球质量,B点C点的水平距离,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g取

    (1)求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大;

    (2)要使小球不脱离圆弧轨道,求圆弧轨道半径R的取值范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光滑定滑轮和弹性挡板P,是斜面上两点,间距离间距离。轻绳跨过滑轮连接平板B和重物C,小物体A放在离平板B下端处,平板B下端紧挨,当小物体A运动到区间时总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已知A、B、C质量分别为m、2m、m,A与B间动摩擦因数,B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平板B与挡板P碰撞前C与滑轮不会相碰。现让整个装置从静止释放,求:

    (1)小物体A在区间上方和进入区间内的加速度大小;

    (2)平板B与弹性挡板P碰撞瞬间同时剪断轻绳,求平板B碰撞后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为一个简易的“高度计”示意图,在一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的密闭玻璃瓶中竖直插入一根较长透明细吸管,瓶内有一定量的蓝黑墨水和空气,由于内外压强差,吸管内水面将与瓶内有一定高度差h。通过查阅资料,地面附近高度每升高12m,大气压降低lmmHg,设lmmHg相当于13.6mm高蓝黑墨水水柱产生的压强,不计管内水面升降引起的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Ⅰ.现将玻璃瓶放到离地1.2m高的平台上时,吸管内水面将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_______mm(温度保持不变);

    Ⅱ.已知玻璃瓶放在地面上时,瓶附近温度为27℃,大气压为750mmHg,测得水面高度差为136mm。然后将玻璃瓶缓慢平移到某高处,稳定后发现水面升高了136mm,同时测得瓶附近温度比地面高3℃,则此处距地面多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底面AOB镀银(图中粗线),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的入射角为30°,∠M0A=60°,∠NOB=30°。求:

    ①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

    ②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