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一则由筹备组某组长撰写的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语言得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一别三十载,共叙同学情。受筹备组交代,特向大家发布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相关事宜。时间:2018年10月2日上午9时,地点:某某中学会议室。要求同学们能放下繁忙的工作,抽空莅临母校,期待我们再次相逢。在此我谨代表筹备组发出诚挚的邀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个性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将这些经典重新搬上荧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选择。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当然,翻拍本身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       )。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     ,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     中束缚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 层出不穷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亦步亦趋

    B. 不一而足     无可非议     妙语连珠      人云亦云

    C. 层出不穷     无可厚非     脍炙人口      人云亦云

    D. 不一而足     无可厚非     妙语连珠      亦步亦趋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再造和重现。

    B. 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重现甚至再造。

    C. 翻拍本身是再造经典和重现经典的过程。

    D. 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B.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士人的担当

    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外,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了。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的“优”是优裕的意思,即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者,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则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

    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因此,这里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尊称为梅先生。

    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为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为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做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正如纯粹的诗人,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

    (选自易中天《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士人读书做官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做官以后,也还是读书,有的还要写诗作赋,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B.士人可以不耕,但不能不读,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读书传家,才是其命脉所系。

    C.古代的士人原本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之外,除躬耕外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D.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是如果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如果治学精力过剩,就做做官员,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2.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

    A.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自南阳出山之后,南征北战,终其一生,为辅佐蜀主刘备、后主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的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

    C.刘备寄居刘表时,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不可采”,徒有国士之名。

    D.武松得知千方百计杀害自己的蒋门神和张都监之后,就直奔张府,怒杀狗官,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业以后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很难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

    B.梅兰芳作为一名职业艺人,凭借艺术上的极高成就和在抗战时期传统士大夫精神气质的表现,被文化界普遍视为士人,备受尊重。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始终仁以为己任,这就是士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

    D.真正的诗人和纯粹的学人应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其诗歌创作和时评撰写,都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目的地。《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2200余人中,先后有近300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1300多首诗歌。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70余年,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摘自《“诗与远方”犹在随唐诗游天台》,《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二: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

    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

    (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

    材料三: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

    材料四: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诗路文化”的特点。

    B.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

    C.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D.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天台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再现了“诗路文化”。

    B.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

    C.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D.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

    3.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其舍,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摘编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受釐(xì):汉制祭天地五时,皇帝派人行祀或诸侯国祭祀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至皇帝,以示受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优异的才能。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曾因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后来也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B.孝文:文中指西汉皇帝刘恒的庙号,即孝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正朔:正朔即正月初一。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八岁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还在担任河南守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才华并向朝廷推荐了他。

    B.贾谊进入朝廷后,制定了新的法令制度,希望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文帝刚即位,顾不上这些,但还是打算进一步任命他为公卿。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具有政治才能、战略眼光。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蜂、灌、东阳候、冯微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唐)司空图

    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①。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②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③。

    (注释)①鹤疏:即鹤书,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②逃名:《后汉书·逸民列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时人谓之逃名。③长者车:指达官贵人之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照应诗题。

    B.颔联中的“忘机”是指诗人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又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

    C.颈联描写了“庐”中清新明媚的美景,既令人赏心悦目,又意蕴深厚。

    D.尾联中,诗人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决心深隐故居,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的态度。

    2.“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的畅快心情。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