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

    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既:已经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打听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极:标准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刚:坚硬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灾祸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暴:凶恶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阳:指阳历十月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下九:指农历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便利此月中,六合正相应。六合:指年、月、日的天干和地支都相适合。

    D.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床:古代坐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

    B. 渐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

    C. 其黄而陨  陨: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 对酒当歌  当:应当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中,没有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   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   俪规矩而改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煤改电”工程收官。北京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已完成2279个村庄,85.81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天津市坚持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今年新增20.6万户农村居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对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型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确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

    与此同时,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禁止销售不符合天津煤炭经营使用地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今年年底前实现散煤实际经营户清零。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2017年天津已实现城市居民散煤清零,2019年将实现除山区外全市散煤清零。

    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

    “以前,我家里取暖都是用燃煤锅炉,夜里那么冷,至少得起床两三次去添煤;现在用天然气取暖,只需用按钮设定好温度。屋子里就一直很暖和,既方便又干净。”河北廊坊市香河县东太平庄村村民王文忠告诉记者,“政府每年还给我们取暖补贴,每立方米天然气补贴1元钱,算下来花费反而少了!”

    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的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摘编自《京津冀清洁取暖再加力》,《人民日报》2018午11月25日)

    材料二: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六个合适”原则,即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时代,合适的系统中和其他能源合适的配合,最终发挥合适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符合“六个合适”原则。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清洁取暖。他认为当前“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不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能源化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兜底方式应加大推广力度。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日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洪浩表示,全球生物质能源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已达到73%,但我国仍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其能源利用占比在总能源消费中高达84%,这样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我国总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为7.5吨,高于世界53%,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措施。

    (摘编自《农村清洁取暖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炉具网”2018年11月22日)

    材料三:

    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督察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据督察组通报,迎泽区是太原市中心城区,辖区内的康乐片区现有400余户,1500余名居民,60岁以上老人300余名,属于待拆除改造区域。太原市迎泽区在不具备集中供热“煤改气”的条件下,通过设置“康乐街片区环保检查工作办公室”,禁止燃煤进入社区。社区内一些居民舍不得长时间使用电暖气,就通过烧柴,烧废旧家具等方式进行采暖。督察组认为,群众面临挨冻局面,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

    督察组已要求当地加快整改,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摘编自《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影响群众温暖过冬》《参考消息》2018年11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截至2018年10月底,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B.从河北廊坊农村百姓的反映来看,用天然气取暖与用燃煤锅炉取暖相比,天然气取暖既暖和、干净、方便、又便宜。

    C.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了“六个合适”原则。

    D.推行清洁取暖不能搞“一刀切”,若采用强制方式禁煤,而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可能就会影响百姓冬季取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因此,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B.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有必要在农村清洁取暖中优先选择。

    C.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促进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D.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的做法,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被督察组通报,并被要求整改。

    3.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应该怎样施政才会得民心,顺民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问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古朴风韵,它把沧桑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丈人,有迂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⑨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青山秀水,缺少了故乡的古朴本质。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乡情。

    C.文中划线句运用比喻,以“青瓦”喻“隐士”,生动写出了青瓦在繁华的城市中消隐的状态。

    D.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灵动雅致,如作者善于用典,第⑩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2.结合全文,请你简要概括作者赋予了“青瓦”怎样的内涵?

    3.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渍,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笏,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聿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B.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

    C.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

    D.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鞠,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干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曰江村五首》中的诗句“春流岸岸深”,巧妙而贴切。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诗人的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氓》中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知道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吗?你家的家风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还是从小就藏在了你心里呢?……

    近日,中央电视台正在进行的关于“家风家规”的新闻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被采访者有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风家规作了详细的解释,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着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大家的回答有“做人要诚实”“吃亏是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勤俭持家”“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忠厚老实,不投机取巧”等等。

    央视的这一举措,让“家风家规”这个话题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请你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