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填空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 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记载,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A.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盛行

    B. 洋货成为国人生活必需品

    C. 天津通商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

    D. 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A.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C.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年份

    棉花

    豆类

    油类

    烟叶

    1893年

    94154

    1967272

    152069

    110513

    1895年

    110621

    176556

    292585

    112014

    1897年

    116609

    2046662

    349972

    141877

    1899年

    148100

    2801536

    268280

    173987

    A. 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

    C.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D. 官营手工业管理不善、贪腐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对外开放力度不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各地的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注重因地制宜

    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C. 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搜集的一组图片,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手工技艺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江南市镇的兴起

    D. 城市布局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 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 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我国古代“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 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 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 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B. 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 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D.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 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 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萎缩

    C. 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 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

    D. 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道路交通不适合汽车通行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材料二  1978年冬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绝不会想到自己在饥饿驱使下所签的“生死文书”日后竟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契约全文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材料三  陈桂棣、春桃夫妇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经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只有8个字可以形容——“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南京农业大学陈文林教授认为:小岗现在应该是“落后”的代表!

    材料四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誉为“天下第一村”。国内外媒体、考察华西村的学者和团体先后从不同角度寻找华西村成功的原因。当了解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以后,更多的人认为:是制度、机制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华西村长盛不衰。

    (1)观察材料一的数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生死文书”为什么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