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这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A.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C. 铁犁牛耕的应用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

    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

    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 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B. 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

    C. 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D.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这反映了

    A.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纺织分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这反映了

    A. 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

    B. 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

    C. 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C.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D.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这表明

    A. 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

    B. 雅典并未真正践行民主制度

    C. 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

    D. 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

    A. 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 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 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

    B. 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 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C.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征信是慈善组织通过公示确切的证据进而获得公众信任的措施和方法。清代慈善组织编印的《征信录》以收支账目为主,有些全是账目清单与捐款人名单,民国的《征信录》除收支账目外,工作报告的内容增多。《征信录》主要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此外,还要在神前焚化,让神灵判定是否真实可信。1876—1879年,山东等北方地区发生特大旱灾,江南士绅发起义赈活动,并利用《申报》刊载捐款启示和收支清单。民国时期,随着慈善组织规模的扩大,经收款项的巨额,特别是临时性慈善组织,旋起旋撤,于是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20世纪30年代日益普遍化。

    ——王林《论中国近代慈善组织的征信方式及其演变》

    材料二  1601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慈善用途法》,该法案明确了慈善的定义、慈善组织的基本规范和制度框架等,并首次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辖权,开启了西方专业化慈善事业的历史。1853年,英国制定了《慈善信托法》,并根据该法的规定于1860成立了慈善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准司法权力的慈善组织,负责对全英慈善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1906年英国自由党上台执政,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推动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化。

    ——韩丽欣、郑国《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慈善组织征信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监管慈善组织的举措和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一是官员薪酬重点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武宗派观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复,福建人。年少时期,为了生计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1877年,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赴英之初,严复和其他同学一样,其穷求西洋奥秘的信念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后,他的兴趣与视野不再限于指定的海军专业,在课余经常阅读有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著作,开始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1879年7月,严复以“考取头等毕业”,9月底,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1880年,被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面对同窗好友的牺牲以及辛苦创建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在天津的《直报》上接连发表文章呼喊改革,希望通过报纸大声疾呼来改造社会、救亡图强。从1896年至1909年,严复翻译了八本哲学和社科类的名著,目的是“致力于译述以警世”。1897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救亡图存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社会主义思想发展

    经济科技现象

    政治现象

    十九世纪早期

    圣西门、欧文空想社会主者在讴歌工业革命的同时,反对私有制、主张公有制,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

    工业革命。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中期

    《共产党宣言》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贡献的同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无产阶级斗争而被推翻。

    工业革命。达尔文进化论在欧洲引起广泛争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864年第一国际诞生,1873年分裂。1871年巴黎公社。

    二十世纪初

    列宁主义者主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导致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成功。第三国际成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毛泽东打破俄国式革命模式迷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十九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百年间,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相关史实,提炼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