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A. 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 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 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

    A. 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 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 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 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

    A. 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 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 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D. 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7年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这一事件客观表明

    A. 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

    C. 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

    D.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

    A. 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

    B. 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

    C. 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

    D. 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 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它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

    A. 全面保留了邦联制的特征

    B.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

    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D.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吴淞铁路,后由中国买断并拆除。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认为:“(洋人)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既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由此可知,吴淞铁路的拆毁

    A.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B. 带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

    C. 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D. 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

    B. 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

    C. 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

    D. 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

    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 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B. 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C. 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D. 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

    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

    A. 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 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

    C.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

    D. 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  达•芬奇《圣母、圣婴与圣安妮》

    A. 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

    B. 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

    C. 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D. 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

    A. 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B. 缓和了经济“滞胀”

    C. 加强了“福利制度”

    D. 壮大了“知识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与材料中的“它”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与英法等国的“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民族诉求相比,同一时期的普鲁士以至德国的政治理论极力推崇国家神圣化.认为国家是一种超个人的民族有机体,这种理论的影响之一是使后来德国

    A. 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

    B. 工业化落后于政治民主化

    C. 代议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D. 统一具有艰难性和复杂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马克思指出:“公社真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法国的首都不再是外国的奴隶主、大地主、暴发户聚集的场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受到荡涤……"这一称赞的依据是巴黎公社

    A. 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B.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 切实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

    D. 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1929年刊登在《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上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赔了钱的“投资者”正抓着一只在华尔街上狂奔的熊的尾巴。此漫画折射出

    A. 经济政策调整的紧迫性

    B. 政府勇于承担责任

    C. 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

    D. 新政推行遭遇困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方面谋求联合自保,同时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由于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亦得以“赞助者”角色参与其中,据此可知

    A. 欧洲联合使美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B. 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

    C. 冷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因素

    D. 美国主导着战后西欧一体化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铸币专营是古代国家相沿已久的传统政策,《管子》的“先王制币说”是其理论基础,如“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自秦汉统一后,法律上就规定铸币权属于国家。唐初武德年间。政府令铸开元通宝钱时即规定。”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有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杜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

    ——摘编自邓耕生《谈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材料二  民国元年,沙俄趁中华民国初建,妄图攫取蒙古。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财政极度困难,言兵无钱。此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了《钱币革命》的通电“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认为,纸币是比金属货币更具弹性的一种货币,中国财政紧张和金融恐慌往往源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缺陷,因而现代国家必须采用更具弹性的纸币作为交易媒介。具体办法是:“严禁金假,其现在作钱币之金银,只准向纸币发行局兑换纸币,不准在市面流行”

    ——戴建兵《一个时代货币思想的进步孙中山货币思想及实践评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铸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行“货币革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和民国初年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波斯人信礼》是法国查理·路易。孟德斯鸠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书信体小说,1721年首次出版。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其创作梗概如下:

    在路易十四逝世以前,法国封建势力曾经一度登峰造极。到了他晚年,封建统治在表面上似乎仍然气焰万丈.实际上已经渐渐成为强梦之末。路易十四从五岁登基起,在位七十二年之久,实际掌政五十多年,几乎是一贯地压迫资产阶级,使其在经济上没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在政治上更不许他们抬头,时刻提防他们和受压迫与剥削最厉害的农民联合起来“造反”。

    孟德斯鸠在专门研究法律期间,常去巴黎居住,目睹了法国君主路易十四晚年朝纲混乱的衰败现象。他把自己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及不合理的腐败现象记录下来,积稿十年,整理成《波斯人信札》一书,于1721年发表。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相关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亚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晚清新疆建省之后.设置乡约原本之意是希望乡约配合地方官员有效办理地方事务,但地方官往往与乡约串通一气,相互勾结。“新疆乡约之坏,为全国所无”,为防止官民关系激化。主政新疆的杨增新不得不对乡约制度进行改革。他通令各县一律裁撤因收受贿赂而增设的总乡约,并规定乡约选举必须由本县村民公选,经县知事核查合格后,子以批准上任。同时明确规定地方官不得干涉乡约选举事宜,更不能强迫乡民参选或虚假报票,将乡约改为两年一任,任期到后可参加连选,获选后可继续担任乡约,但任职最长不得超过6年。乡约在任期之内,如有任何徇私舞弊、作奸犯科之事,应立即裁撤并交由司法部门处置。将在任乡约的情况,如籍贯、年龄、有无因案被革情事等,一律造册上报备查,凡被革乡约不仅不能复充乡约,连通事(翻译)毛拉(伊斯兰教教士)之职亦不得充任,

    ——摘编自陈东杰、李明利《试论杨增新主政新疆时期吏治改革及实践》

    (1)根据材料,指出杨增新乡约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增新乡约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