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相传孔子作《春秋》,之所以终笔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是由于该年春哀公捕获一头麒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罕见的祥瑞,是圣王出现的标志。而孔子认为其时周王室衰微,君臣之道沦丧,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祥瑞,故而终笔于此。这主要反映了孔子

    A. 真实记录历史事实

    B. 坚持礼的政治理想

    C. 对社会现实的认可

    D. 记述历史暗含褒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好坏和产量多少征收差额赋税)“相壤定籍”(指按照土地肥瘠征收差额赋税)“与民分货”(分成征收实物地租)等新的经济政策。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齐国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

    B. 体现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反映了井田制已经完全瓦解

    D. 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有890余万,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8年),全国登记在册的仅有360多万户。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隋末战乱频繁导致各地人口锐减

    B. 唐初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大量逃亡

    C. 户籍登记制度不完善,逃户众多

    D. 需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写起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立三晋大夫为诸侯,终于藩镇军阀拥兵自重的五代时期,这说明司马光意在

    A. 强调君臣名分的重要性

    B. 强化历史学的政治功能

    C. 宣扬天理的至高无上性

    D. 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分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中,当地许多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与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上述材料

    A. 是研究当时中英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

    B. 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 可以说明中国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

    D. 证明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大众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晚清湘军、淮军兴起后,出现了兵为将有、将去兵亡的局面,“兵部惟知绿营兵数,其勇营练军各督抚自为之”,兵自募,饷自筹,械自购,每逢战事,“朝廷皆拱手而待之督抚”。据此可知

    A. 晚清中央集权面临支强干弱的危机

    B. 直接导致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局面

    C. 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进行了全面调整: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逐步使中苏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前进,不断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A. 出于国内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实际需要

    B. 来自于对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反思

    C. 表明中国已经完全放弃意识形态外交

    D. 是深刻研究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记录了1978年至1984年中国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我国

    A. 已经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 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质的飞跃

    C.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效果显著

    D. 工业化建设获得了资金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克里斯提尼时代以来,雅典的富人们之所以更加慷慨、更加明显地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所有公民的利益上,出于“对社会的感激之情而产生的有条件的承诺”,这种感激表现为“荣誉”或“政治职务”。材料说明

    A. 捐献制度缓和了雅典的阶级矛盾

    B. 富人的捐献有助于获取政治利益

    C. 财产多寡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D. 雅典民主制存在滥用权力的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01年,得到议会下院多数支持的英国内阁首相小皮特,迫于国王乔治三世的压力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

    A. 国王可以随意地任免内阁大臣

    B. 责任内阁制下首相向国王负责

    C. 议会失去了对王权的有效制约

    D. 国王仍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反映了1917年11月25日苏俄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中各党派组成情况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十月革命主要由社会革命党人领导

    B. 苏维埃政权的组成体现党派的妥协

    C. 布尔什维克需要加强对政权的控制

    D. 革命后的俄国存在激烈的党派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统计,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的9000多名学生中只有46名是非裔美国人;与之对应的是,美国传统黑人高校招生人数由1940年的43万人增加到1950年的77万人,但仍有2万多黑人退伍军人因教育设施过度拥挤未被录取。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美国

    A. 种族歧视影响高等教育正常发展

    B. 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C. 退伍军人安置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D. 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仍需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由简照南于1905年在香港创建。创办初期,聘请了11名日本技师,负责培训本土工人。产品仅在东南亚地区销售。1915年,开始进军中国国内市场。面对英美烟公司的激烈竞争,简照南提出“中国人请吸中国烟同时积极参与慈善捐助活动,收到良好效果。1920年初,简照南放弃家族式管理方式,任命非家族成员、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企业管理的陈其均,负責公司在上海新建的工厂。该工厂的机器和原料均来自美国,中国报纸称其为“现代的楷模”。从1920年开始,南洋进入了成长的巅峰期,年均利润达40万元。

    1923年,53岁的简照南去世,南洋公司盛极而衰。1924年的利涧猛降到47.9万元,此后的年度利润再没有超过60万元。

    1930年代初期,日军占领东北,日本烟草迅速覆益东三省和华北市场,南洋兄弟公司进一步遭到挤压。“七七事变”后,南洋兄弟在上海的工厂被日本炸毁,大陆市场几乎全数沦丧。1937年,宋子文掠走了南洋27%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简照南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进军国内市场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的一份臣僚奏疏记录了以下信息:“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圆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闱有一使臣及阁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過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

    ——摘自《宋会要辑稿·刑法》

    (1)根据材料,概括南宋小报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小报流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8年4月,苏联训练的一小批阿富汗军官发动对政府的攻击,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围,这是大批苏联代理政府中的一个。除首都喀布尔外,新生的政权没有受到欢迎,当地的圣战武士組织和伊斯兰游击队一起对抗中央政府民政和平队的代表.对于美国来讲,圣战武士是战斗中的忠诫盟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美国通过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秘密援助阿富汗游击队。西欧(英国、法国、意大利)中东(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亚洲(中国)都对圣战武士进行支持。

    如果说美国一直对圣战武士进行规模最大的金钱、先进武器的秘密支持,那么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就一直扮演指挥阿富汗军事行动的角色。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内部,他们更多的是要扩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势力,而不是为了战胜苏联.

    苏联军队在阿富汗士气低落,新入伍的军人像躲瘟疫一样逃回家,他们不仅影响了即将来阿富汗的军人,也影响了亲戚和朋友,这种影响远远超出军队范围。苏联社会并没有出现反越战那种呼声,但对阿富汗战争的反感却是深刻而广泛的。

    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政府最终决定撤军。苏联常规军对抗阿游击队不仅没有取得胜利而且还引起了苏联的一些社会问题。它不仅分散改革精力,还妨碍改草。1989年2月15日,苏联最后一支部队撒出阿富汗,他们放弃了支持了一个多世纪的阿富汗政府,给阿富汗留下了一片狼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阿富汗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佑(公元735-812年),宇君卿,唐朝中叶政治家、史学家。虽出身世宦家庭,却能体恤民间疾苦,在地方及中央任上均有出色政绩。在杜佑生活的年代,唐朝由盛转衰。他目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的巨变,历事唐玄宗至宪宗六朝。居官任相多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比較了解,对朝政弊鵡也有所认识。作为一个关心唐朝命运的政治家,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针对时弊,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蘋的主张,又精于吏道,颇受朝野敬重。杜佑博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撰成《通典》二百卷,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劊度沿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书中还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示劝诚.

    (1)根据材料,概括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佑取得成就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图片展示了不同时期中国的典型服

    上述图片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服饰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解读。(要求:明确写出趋势,史实运用准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