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

    (选自《语文读本》第五册第17课,武汉市教科院编著)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分析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科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C.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D.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B.悦亲戚之情话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 /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 /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 /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 /②⑦⑧/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此。

    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   )

    A.相如素贱人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复加 B.信义安所见乎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耶稣(sū)    隘道(ài)    濒临(bīn)    模棱两可(líng)

    B.尺牍(dú)    遴选(lín)    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

    C.岑寂(cén)   哺育(bǔ)     腼腆(diǎn)   清沁肺腑(qìn)

    D.携带(xié)   羞赧(niǎn)    蕴藉(jiè)   倒涎(xiá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纠葛 皎洁 协调 磐竹难书  自鸣得意

    B.玩索 筹划 篇辐 臭名昭著 屈指可数

    C.剥啄 零粹 疏朗 端木遗风 佶屈聱牙

    D.昏厥 流弊 词藻 叫嚣呐喊 包罗万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亡多日了。

    B.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C.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是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D.尽管这航母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造价昂贵,但并非天衣无缝,有许多新技术新设备的稳定性还是不足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B. 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C.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

    D. 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瑀,字伯寓,饶州浮梁人。其姑臧氏妇,养瑀为子,姑没,始复本姓。少有声太学,试为第一,累官至校书郎,除兵部员外郎。适高丽使回,充送伴使。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舡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瑀渡淮,见民丁挽舟如故,遂劾珣,珣反奏瑀违御笔。诏命淮南提举潘良贵核实,良贵奏珣言非是。高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权邦彦除签书枢密院,瑀言邦彦五罪,疏三上,不报。求罢,除兵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知信州。侍御史江公跻、左司谏方公孟卿言瑀不可去,复以为给事中。久之,复命知信州。胡安国、刘一止言:“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遂复留。颐浩荐席益,既得旨,以御批示后省官。瑀曰:“益为人公岂不知,何必用?”颐浩曰:“给事不见御批耶?”瑀日:“已见矣。公不能执奏,乃先示瑀辈,欲使不敢论驳耶?然益之来,非公福也。”颐浩赧然,即劾益。未几,以言者罢,提举亳州明道宫。俄召赴行在,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因论:“金人入侵,未尝一大衄(注),有轻我心,岂可保其不背盟。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使金人不敢窥为长计。”帝曰:“且作十年。”瑀再拜曰:“十年之说,愿陛下早夜毋忘。”除兵部尚书。桧既主和,瑀议论不专以和为是,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会大水,桧见瑀奏牍,谓同列曰:“尧之洪水,不至如是。”瑀遂称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程瑀传》,有删改)

    (注)衄(nǜ):损伤,挫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舡/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B.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舡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C.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舡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D.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舡/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经魏晋至北朝末衰落,唐宋再度强盛。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

    C.“提举”本指“管理”,是宋代设置的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其官署称“司”,元明以后沿用。

    D.“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文体,也称“奏疏”“奏议”或“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瑀是饶州人,少有学名。他曾经被姑姑收为养子,后又恢复本娃,少年时在太学读书,小有名气,考试成绩优异。

    B.程瑀为官忠信正直,深受同僚认可。他经常弹劾权贵,揭露官员不法行为,他最初被外调信州时,同僚进言极力挽留了他。

    C.程瑀熟知金人本性,反对苟安政策。他向皇帝进言,金人不可信,应积极备战,建议皇上先做出十年的计划。

    D.程瑀得罪权贵,仕途受挫。他为国家前途着想,与秦桧政见不合,为秦桧所忌恨,时常受到诋毁,不得不称病外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

    (2)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②,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木芍药:牡丹花。③殿:在最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浮萍”“蛙声”“梅子”等意象来写季节变换,景如画,景有情。

    B.首联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C.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作者以此来表达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D.颈联中作者看似悠闲,但从“拄杖”“挑菜”“不见人”可看出实则孤寂落寞。

    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旄尽落。《苏武传》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4)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 《陈情表》

    (5)《逍遥游》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陶渊明   徐志摩   桑地亚哥   巴金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