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20 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8 N、7 N

    B.10 N、20 N

    C.18 N、18 N

    D.20 N、28 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物体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物体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位移的大小即为路程

    C.质点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位移可能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A、B两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点,其中球A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OA沿竖直方向,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大小为

    B.弹簧对球A的弹力大于对球B的弹力

    C.绳OB的拉力大小等于mg

    D.球A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为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三个2 s内,汽车走过的位移为

    A.12.5 m B.10 m C.2 m D.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

    A. 20m   B. 40m   C. 80m   D. 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小球以9 m/s的速度匀减速冲上一个斜坡,它到达坡顶的速度为1. 8 m/s,历时2 s,则小球在斜坡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为(  )

    A.3.6 m/s2,沿斜面向上

    B.3.6 m/s2,沿斜面向下

    C.4.9 m/s2,沿斜面向上

    D.4.9 m/s2,沿斜面向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三个力矢量F1、F2、F3,恰好可围成一个封闭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列四个选项表示的情形中(如下图),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在B前3 m处

    C.B在A前3 m处 D.B在A前5 m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B.车的加速度为15m/s2

    C.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为倾斜的皮带传送装置.关于传送带上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B.若传送带静止,物体也静止,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静摩擦力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

    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A对斜面的压力竖直向下

    C. 斜面对A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

    D. A对斜面的压力垂直斜面向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作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μ<

    B.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

    C.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D.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 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 m/s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图乙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_______________。

    (2)所作的实验图像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经过所有数据点。

    (3)由图像可知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____(填“正比”或“反比”)。

    (4)所做图线的斜率k=____N/m,与弹簧的伸长量____(填“有关”或“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示意图。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已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1=1.0s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1.9s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102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

    (1)请判断小汽车是靠近还是远离测速仪运动?

    (2)小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

    (2)头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斜坡AB的长度l=36m。斜坡的倾角θ=(sin=0.6,cos=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人从斜坡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为多少?

    (2)人滑到水平面上后还能滑行多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了探究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质量为m的物体,使其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通过力传感器得到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通过频闪照相处理后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若已知斜面的倾角α=30°,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求撤去推力F后,物体还能上升的距离(斜面足够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