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 “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 “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 “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 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图示,请写出与标题有关的主要信息,并概括经济增长的途径。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经济增长的途径不超过6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 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 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行人少,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后两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悲喜之情?请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心理压力。

    B.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C.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硬的风格。

    D.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

    B.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C.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

    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有创新。

    B.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为抒情主人公。

    C.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D.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润绚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是学科体系,而“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侧重实践的教育形式非常受欢迎,很多年轻人选择“双元制”教育培训,而不是去上大学。“双元制”教学体制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培训后就业的能力,有利于为劳动市场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二:

    职业教育主要关注点分布

    (摘自环球网《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问题分析报告》)

    材料三:

    最近,湖北潜江一所职业教育学院设立了“小龙虾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销售一空”,薪酬也着实可观。细品“小龙虾学院”这道“菜”,不难咂摸出这样的“味道”:接地气、把握市场脉搏的职业教育其实有很广阔的前景。

    一直以来,就业市场存在结构矛盾: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一边是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错位”。这恰恰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成为社会共识。能力是最好的学历,本事是最大的优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需要在劳动观、价值观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消除偏见和误解的坚冰,让广大青年凭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拥有尊严与荣光,创新、创业、创造的无穷活力必然会竞相迸发。

    (摘编自《“小龙虾学院”折射职业教育“大前景”》,有删改)

    材料四:

    3月15日,2019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人报考”“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这些重要举措迅速抬升了职业教育舆情热度,使之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主题。  

    两会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发热议。《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方案》要求,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职业教育改革组织实施和相关保障工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摘编自新华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般的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B.职业教育学院设立“小龙虾专业”的事情说明,在经济社会中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把握市场脉搏的专业前景广阔。

    C.两会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发热议,使职业教育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主题。

    D.今后,我国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元制”教学体制下的学生和企业有更多交流机会,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较其他大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B.从材料二看,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舆论关注度最高,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前景广阔。

    C.随着人们劳动观、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培训,而不是去上大学,市场将越来越重能力而轻学历。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是解决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各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摘编自《金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写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C.郭支书在汛前关注古桥,在汛期中早作安排,整个修桥计划周密规划,体现了郭支书深谋远虑的人物特点。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请分析小说中的马主任有哪些作用?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②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③如果不喜欢被别人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只有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或者在它再来的时候,说声“去你的!”埋怨绝对无济于事。———金莎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