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该学者旨在强调理学

    ①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②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③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④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统计,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三年(1832),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了

    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

    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在《君主论》一书中他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早于他一千七百多年的中国思想家韩非也主张构建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 马基雅维利深受韩非思想的影响

    C. 他们都反映时代的政治要求

    D. 他们的主张都遭到了统治者的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冷漠,使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处于失落和寂寞状态。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和生活灾难,使艺术家出现悲观厌世和消极逃避的状态。因而以象征、变形、扭曲、抽象等艺术手法展示主观精神世界和现代观念的绘画诞生了。这一评论

    A. 揭示了现代主义绘画诞生的背景

    B. 说明绘画作品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C. 反映科技对绘画技法的促进作用

    D. 认为绘画应以战争和灾难为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

    B.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A. 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 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 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 导致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

    A. 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

    B.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D. 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棉花的需求引起棉花价格上涨,这使得国内植棉纺纱或购棉纺纱无利可图,不如买外国价格低廉的棉纱来织布合算,在19世纪70年代初棉纱的进口年均只有5万担,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上升到17万担左右。对此,合理的认识是

    A. 进口棉纱质量远远优于国产棉纱

    B.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经济结构改变

    C. 民族工业所需原料主要依靠进口

    D. 甲午战争结果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 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 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状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主要是因为

    A.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需要

    B. 机器生产需要太量劳动力

    C.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D. 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 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

    D.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法官领取薪傣起源于13世纪,但数额较低。当时三大普通法院首席法官薪傣一般为年薪60英镑,陪审法官为40-50英镑。此外,薪傣的发放也无法保证,常遭到国王的克扣。为维持体面的生活及收回购买职位的成本,多数法官都会通过受贿、出卖法院官职等方式捞钱,最终造成民众对法官群体怨声载道。

    1640年革命爆发后,长期议会立即着手改革法官的薪傣制度。议会规定,法官的薪捧统一固定为年薪1000镑,由关税收入直接拨付。1701年《王位继承法》第7条明确规定:法官在从事司法工作期间,有权获得固定的薪傣。此外,法官获得固定薪傣外补贴和各项杂费收入的权利也得到认可。相对于17世纪初期的年薪标准,法官的合法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固定薪傣外合法收入年均超过500镑,占全年收入的1/3以上,在个别年份(1691年),甚至超过了固定年薪。固定的司法工作收入成为了英国专职法官保持独立精神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摘编自邵政达《革命与司法:17世纪英国普通法法院的独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法官薪捧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法官薪傣改革的特点与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

    ——摘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图中画有斜线的区域为商业区)

    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地图,说明北宋东京商业区的分布与唐朝长安相比,有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据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务,同时又自营企业。郑观应指出想改变贸易颓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遣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