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A. 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

    B. 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

    C. 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

    D. 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发表于1970年的美国短篇小说《玻璃山》,全文共分为100段,每段平均才一句话,并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出顺序,从1到100似购物清单的罗列以表面的数字逻辑和平行结构分解了文章的中心,从而凸显出上下文联系的不紧密。这一风格

    A. 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

    B. 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C. 强调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D. 突出文章主旨的明确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D.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 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 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 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益捐”是俄国村社为满足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而自主募集的资金。1928年初“粮食收购危机”爆发后,苏联政府采取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的政策,并借此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这一政策

    A. 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管控

    B. 开辟了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

    C. 扫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D.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己经降落下来……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这段演说

    A.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的冷战宣言

    B. 直接导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C. 西方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宣言

    D. 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 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国有不少人认为“联合国是资产阶级的清谈馆,起不了多大的实际作用”这说明

    A. 中国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冲击

    B. 联合国仍然为大国操控的工具

    C. 国人对多边外交的认识较深入

    D. 中国未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期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感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农业生产以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低微的收获,企盼以自己的辛勤劳作,维持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控制下的“编户”,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的正常发展,社会就会相对安定,国家的赋入和储备就会相应的增多,国力就会随之强盛。反之,自耕农大量破产,经济危机就会加深,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但是,古代自耕农经济并不是独立于封建经济体系之外的“自由王国”,在它的身旁,存在着强大的地主制经济,即使有政府对自耕农的扶持,但是历代王朝都不可能把扶持自耕农政策奉行到底。在这两方面压力夹击之下,促使自耕农的不稳定系数增大,经常发生分化。

    ——摘编自松龄鹏翔《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只要有土地买卖的存在,就会有土地兼并的发生,自耕农的小块土地是地主土地兼并的首要目标,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无法躲避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盘剥。小农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生产积极性较高。在生产动力就等于生产力,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可供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人口的无限增加无疑会使农村中少地和无地的贫农增加,出现农民破产的现象。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古代中国导致小农经济破产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渠,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江苏北部荒无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1910年作《农学通释序》。

    ——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夹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莫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墓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时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时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