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从出土的画像石内容看,“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当然,有时也用一牛一马抬杠耦耕,但这只不过是二牛抬杠的一个变种而已”。这表明汉代

    A. 铁犁工具已经成熟

    B. 畜力普遍用于生产

    C.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 农业实行精耕细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

    A.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

    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战国时期魏国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的图片。戈之内正背两面有铭文,正面刻三行十二字“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据此可知,该器物

    A. 由官营作坊所生产

    B. 是主人从市场购得

    C. 锻造工艺十分先进

    D. 普遍用于农业生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周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

    A. 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

    B. 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

    D. 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这种观点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 重商主义

    B. 重农抑商

    C. 宏观调控

    D. 黜奢崇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

    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

    A. 带有宗教目的

    B. 得到了金钱资助

    C. 到达了新大陆

    D. 无意于殖民掠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 大国争霸

    D. 工业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不但“极大地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 刺激了欧洲殖民掠夺的欲望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C. 加速了各个文明中心的交融

    D. 增强了欧洲人征服自然的信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以来,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B. 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限制

    C. 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D. 圈地运动冲击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这表明该时期

    1834年

    1852年

    1861年

    1867年

    英国

    10000

    18000

    31000

    34000

    美国

    1000

    5500

    11500

    8000

    法国

    2500

    4500

    5500

    6800

    德国

    625

    900

    2235

    2000

    瑞士

    580

    900

    1350

    1000

    A. 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B. 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

    C. 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

    D.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A. 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B.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C.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D. 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5年,宜昌开埠,开启川渝地区大量进口洋布时代。洋布大量输入,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这一现象说明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 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D. 沦为西方原料产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2年,轮船招商局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这表明轮船招商局

    A. 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B.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所示为19世纪后期我国兴办的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格信息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时间

    创立者

    地点

    行业

    企业名称

    1872年

    陈启源

    广东南海

    缫丝业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

    天津

    面粉业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6年

    严信厚

    浙江宁波

    轧花业

    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1890年

    叶澄衷

    上海

    火柴业

    燮昌火柴厂

    A. 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B. 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

    C. 得到了清政府支持

    D. 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评价晚清的一种时代思潮:“它与腐败懦弱的清政府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与列强的猛烈输出形成鲜明的斗争。夹缝之中,它蓬勃发展;冬天的环境里,它创造了春天的到来。”“它”指的是

    A. 中体西用

    B. 实业救国

    C. 变法图强

    D. 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短短8年的时间,就新建近代工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资金1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资金,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由此可推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 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C. 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D.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统税署,将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项并征统税,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这一措施

    A.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B. 大幅提升了国民政府财政收入

    C. 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5%

    0.7%

    71.8%

    7%

    1957年

    33%

    56%

    8%

    3%

    1%以下

    A. 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B.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8年8月11日,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此言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社会主义制度发挥良效

    B. 粮食产量增速跃居世界第一位

    C. 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D. 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发展工业企业

    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A. 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当时,一位新华社记者写道:从这一天起,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这一决策是

    A. 开辟经济开放区

    B. 开发开放浦东

    C. 开放长江三角洲

    D. 开放港口城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丝绸贸易使中国在长安到西域的丝路沿线上,出现了一批商业性城市。汉代对外开放,使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由于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经济纽带出现了,整个世界因此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体。

    ——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既帕麦斯顿担任外交大臣开始,就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并采用强权外交确保这一政策取得成效。强权外交是强权政治在对外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总这,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落脚点在英国外交政策的两个传统目标上,也就是通过适当的欧洲均势以保障英国的领土安全,利用强大的帝国和海军的力量以保护英国的利益。于是,他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在继承英国传统均势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自创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强权外交政策。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以英国的利益为中心。

    ——摘编自王颖《试论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对外开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帕麦斯顿时代英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经济优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寒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容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问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妙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摘编自陈杨霞《浅谈利用文化遗产开展历史神入教学的策略》

    材料二  大生纱厂开厂之际,张春请江宁画家单林作了四幅画,名为《厂做图》,悬挂在厂内公事厅,生动记录了大生创业的艰难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第一幅画名为《鹤芝变相》,讽刺了集资过程中洋行买办潘琴鹤(华茂)和郭茂之(勋)的反复无常。第二幅画名为《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高庆、太常寺卿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第三幅画名为《水草藏毒》,讽刺了通州知州汪树堂和幕燎黄阶平的暗藏祸心、多方阻挠。第四幅画名为《幼小垂涎》,讽刺了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畴)严小舫(信厚)的贪得无厌。

    ——摘编自言夏《国商一排徊上海路灯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大生纱厂创办和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底,邯郸县参加互助的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5%。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到1955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98.6%,入社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2%,全县共建成初级农业合作社845个。1956年春,在1955年的基础上,全县合并或转化为14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9.57%。

    ——摘编自张利强《1951~1956年邯郸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村料三  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吴象(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文章《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对包产到户做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吴象强调了坚持农业集体化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必然性。文章指出:“包产到户并不是什么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如果一定要把它比喻为独木桥,那可以说居住在深山沟中,不走独木桥就无法行动,无法前进,就无法到平坦宽阔的阳关大道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走独木桥正是为了走阳关道。”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邯郸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建立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