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_____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②_____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___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要求不超过30个字。

    什么人容易成为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成名前还要守得住寂寞,整天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把握自己的内心,明白“为什么而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付《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 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并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匠。如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等。

    B.宋应星写作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因此书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C.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B.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促使工匠提高技艺。

    C.秦朝除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保障质量外,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D.秦朝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所以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这说明秦朝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朝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人讲求诚信、产品上打造精品。

    B.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既是质量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古代文化极其灿烂,历朝历代都有名扬四海的精品名片,如玉器、瓷器、丝绸。

    D.“Made in China”如今正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夭折。”今年1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报道称,西雅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有数据显示,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

    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约合人民币216元)的年租金,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

    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么?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理难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谈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同性质的考题。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要共享,得共治。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须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2017-3-23)

    材料三: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狼藉。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剥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C.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西雅图、纽约、巴塞罗那等西方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之所以宣告夭折,是因为这些城市都未能像巴黎一样获得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B.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这一问题都是由于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

    C.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

    D.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3.交通部部长李小鹏谈及共享单车时表示,共享单车对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见效,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解决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祭父

    贾平凹

    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我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以往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守坐在灵堂的草铺里,陪父亲度过最后一个长夜。满院的泥泞里人来往作乱,响器班在吹吹打打,透过灯光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棵梨树,还是父亲亲手栽的,往年果实累累,今年竟独独一个梨子在树顶。

    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

    在贾家族里,父亲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为小家,小家再分为小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解决。父亲乐意去主持公道,却脾气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许多闷气。时间长了,他有了一定的权威,多少也有了以“势”来压的味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竟还动手打过一个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为这事我曾埋怨他,为别人的事何必那么认真,父亲却火了,说道:“我半个眼窝也见不得那些龌龊事!”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百多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什么,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间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我守坐在灵堂里,看着多少人来放声大哭,听着他们哭诉“你走了,有什么事我给谁说呀”的话,我欣慰着我的父亲低微却崇高,平凡而伟大。

    父亲只活了六十六岁,他把年老体弱的母亲留给我们,他把两个尚未成家的小妹留给我们,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从未担过重胆的长子的我。对于父亲的离去,我们悲痛欲绝,对于离去我们,父亲更是不忍。当检查得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毫无医治可能的结论时,我为了稳住父亲的情绪,还总是接二连三地请一些医生来给他治疗。我知道他们所开的药全都是无济于事的,但父亲要服只得让他服,当然是症状不减,且一日不济一日,他说:“平呀,现在咋办呀?”后来他预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一边用手擦着一边说:“你妈一辈子太苦,为了养活你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只说她要比我先走了,我会把她照看得好好的……往后就靠你们了。还有你两个妹妹……”

    按照乡间风俗,在父亲下葬之后,我们兄妹接连数天的黄昏去坟上烧纸和燃火,名曰“打怕怕”,为的是不让父亲一人在山坡上孤单害怕。冥纸和麦草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满天飞舞,我们给父亲说着话,让他安息,说在这面黄土坡上有我的爷爷奶奶,有我的大伯,有我村更多的长辈,父亲是不会孤单的,也不必感到孤单,这面黄土坡离他修建的那一院房子不远,他还是极容易来家中看看,而我们更是永远忘不了他,会时常来探望他的。

    (选自《贾平凹文集》第1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秋将近,天降大雨”看似闲笔,却通过“中秋”“大雨”等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冷静的笔触之下隐含着作者因为父亲去世后波澜壮阔的心事。

    B.第一段中父亲对母亲的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及“我”递烟时他“摆摆手”等都是细节描写,极真实地描摹了“我”与父亲比较生疏的情况。

    C.作者父亲的去世是整个棣花的损失,所以同乡人都到灵堂来悼念老人,以表达他们对作者的父亲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去世的无限悲情。

    D.作者的情感抒发虽然十分隐忍、节制,但也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语句,再加上对父亲生活细节的描述,使得文章情景交融,情感抒发自然。

    2.简要概括作者的父亲的性格特征。

    3.从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角度简要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②请以剑舞

    B.①故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C.①沛公军霸上  ②度我至军中,乃入

    D.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C.《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 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的句子: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墨子号”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解决了一直令科学家们     的量子通信信号受制于光纤的难题。自2016年升空以来,它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将中国的量子通信带到了世界前沿,是量子卫星领域     的领军者。

    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具有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到达接收方。计算能力再强、破解密码技术再高的窃听者即便再善于伪装,一旦碰上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且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密钥,便会      ,被抓现行。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可以使机密信息      ,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墨子号”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天地网”织就后,海量信息将实现“无条件”安全传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原形毕露   无懈可击

    B. 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不打自招   无懈可击

    C. 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不打自招   天衣无缝

    D. 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原形毕露   天衣无缝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并且能担当起保镖的职责,利用纠缠效应

    B. 不但利用纠缠效应,而且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C. 不但担当起保镖的职责,而且利用纠缠效应

    D. 再加上纠缠效应,足以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B.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C.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弥补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D.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要求: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