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选择题 3 题,null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了

    A. 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 “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 “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 《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性格描述

    结果

    吕端

    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

    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

    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

    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

    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

    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材料表明

    A. 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 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C. 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 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独秀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勤”“俭”“廉”“洁”“诚”“信”六大道德要求,认为“此数德者,固老生之常谈,实救国之要道”。由此可见,陈独秀对待儒学的态度是

    A. 肯定儒学的合理成分

    B. 全盘否定儒家伦理观

    C. 抛弃儒学的伦理道德

    D. 全面倡导西学价值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据材料可知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茶业兴起

    B. 海关关税的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国际茶市的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D.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史记》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说明当时

    A. 分封对象都是王族的嫡系子弟

    B. 嫡长子继承方式已遭人为破坏

    C. 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兄弟相结合的特点

    D.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

    B. 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

    C. 加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

    D. 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美国和苏联

    B. 德国和苏联

    C. 德国和美国

    D. 苏联和中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1988年1月签发)有了这张“台胞证”,台湾同胞终于实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台胞证”问世的直接因素是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台湾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C. 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D. 两岸“三通”的最终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

    A. 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

    B.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C. 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

    D. 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末朝排列正确的是

    竹简隶书一牛挽犁素纱禅衣水排

    心学文人画《萍洲可谈》商业街柳词

    雕版印刷《春望》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路坊市

    刀形币《小雅》浮火工艺青铜鼎士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D.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百年孤独》

    D. 《母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杜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马法规定:丈夫是他妻子的法官。假如妻子犯了错误,丈夫可以惩罚她;假如妻子喝醉了酒,丈夫可以谴责她。后来,又规定对妻子的处理要得到由夫妻双方家庭所有成员参加的家庭法庭的批准。上述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   )

    A. 罗马法鼓励身体暴力和家族内部惩罚B.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妇女与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步平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为提高全民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梦想成就未来,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各种救国梦应运而生,但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四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及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

    (3)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