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填空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 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

    B. 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 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里的“收效最好”主要体现在

    A. 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合作传统

    B. 以和平方式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以和平手段巩固了国王的统治

    D. 终结了土地贵族大权独揽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A. 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 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 “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这表明当时

    A. 世卿世禄

    B. 唯才是用

    C. 家国一体

    D. 官员繁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该句评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科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世官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国维在《读史》一诗中写到:“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对这首诗解说正确的是

    A. “大食”指阿拉伯帝国

    B. “西京”指唐都洛阳

    C. “远人”指中亚粟特人

    D. “全盛”指贞观之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三司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政事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历史演变看下列四幅政治制度示意图的排列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这种近代史上有组织的国际犯罪活动.为早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输了血。”这里的“犯罪活动”是指

    A. 向中国传播宗教

    B. 从中国贩卖茶叶

    C. 向中国走私鸦片

    D. 对中国诉诸武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民众的挟持下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福泽谕吉曾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此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与之相对应的人物组合,正确的是

    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B.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C.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D.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辛亥革命虽成“空壳”,但仍作为其成果象征存在的是

    A. 中国同盟会

    B. 南京临时政府

    C. 三民主义

    D. 中华民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是它们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应时代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之所需。从这一方面看,它们的历史共性是

    A. 都助推了社会转型

    B. 要建立相同的社会制度

    C. 以地主阶级为批判对象

    D. 均为统治者提供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法美英三国在不同时期煤产量(单位:百万吨)情况。对图中数据合理解释的是

    A. 煤炭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

    B. 英法工业化程度高于美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轻工业相对发达

    D. 电力的应用在美国更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计划的最终目的是

    A. 维护世界和平

    B. 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 重新瓜分世界

    D. 建立国际联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他整理的历史知识主题是

    A.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新兴力量的崛起

    C.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西方报纸对下图某会议报道:“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

    A. 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D. 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为1957—1960年中国经济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

    A.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B. 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C. 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D. 经济建设方针需要有所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史籍与史实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繁荣,大量的史籍中保留了丰富的史实可供后世研究。其中《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尤为重要。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明史》

    (1)请将以上史籍按照体例分类(填写字母)

    编年体:      纪传体:     

    (2)请将以上史籍与其记载的史实进行配对(填写字母)

    史实

    史籍

    史实

    史籍

    秦灭六国

    废中书省

    绍兴和议

    陈桥兵变

    赤壁之战

    武王伐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美国与铁路

    19世纪的美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一:在1860年以后的半个世纪内,铁路扩展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作适当的估计。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国内的运输事业,主要也就是铁道事业。铁路促进了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殖民事业。在许多地区铁路首先通过了无人居住的地带……“南北战争”对于铁路产生了破坏性的和刺激性的影响。当南部的机车和其他设备都已经折旧磨损或是遭到破坏的时候,战争促使北部去修建新的铁路。正是在战争进行的时期和一部分是出于战时的措施,才开始修筑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

    ——哈罗德·福克钠:《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各地区的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年代

    区域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新英格兰

    30

    513

    2,596

    3,644

    43,273

    5,888

    6,718

    东部

    1,484

    3,740

    11,927

    18,292

    28,155

    40,826

    南部

    10

    737

    2,082

    7,908

    10,610

    14,458

    27,833

    中西部

    46

    4,951

    11,031

    22,213

    35,580

    中南部

    21

    107

    250

    331

    1,621

    5,154

    西部

    239

    4,578

    15,466

    47,451

    合计

    40

    2,755

    8,571

    28,920

    49,168

    87,801

    163,562

    ——美国人口普查局:《1890年第十一次人口普查中美国运输业务报告》

    材料三:

    年代

    事件

    1820

    “铁路运动”进一步推动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出行

    1830

    第一辆卧铺车厢出现在美国

    1850

    铁路车厢标准尺寸确立

    1860

    弹簧、衬垫被首次提出应用到火车座椅以减轻震颤对人体的伤害

    1880

    “铁道脊柱”取代“创伤性神经衰弱”,形容铁道出行带来的损伤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1)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作为研究19世纪美国铁路发展的直接史料是      ,间接史料是     

    (2)概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影响美国1860年代铁路建设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美国19世纪的铁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理与强权

    材料一: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今世各国对于内皆是文明,对于外皆野蛮,对于内惟理是言,对于外惟力是视。故其国而言之,则文明之国也;自世界而言之,则野蛮之世界也。……中国所居者为野蛮之世界,不野蛮则不足以图生存。

    ——杨度:《金铁主义说》(1907年)

    材料二: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这“公理战胜强权”的结果,世界各国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对内对外,强权是靠不住的,公理是万万不能不讲的了。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

    材料三: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倚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许德珩:《天安门大会宣言》(1919年)

    材料四:对公理、正义的怀疑,让中国在此后一度陷入对世界的迷惑,对国际组织的失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纳入世界反法西斯的统一战场,赢得了胜利,哪怕这个胜利不过是“惨胜”,也让中国伴随着世界正义的重现获得了尊严。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四强,成为联合国的创办国,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者,成为战后世界安全的保障国——联合国五常。直到这个时候,中国人对“国际正义”方才有直接体认,有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终于真正达到从未有过的融合状态,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

    ——马勇:《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2014年)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文明国”野蛮对待的史实。

    (2)请用史实概述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以来对“公理”“强权”看法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