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5 题,单选题 1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

    ——摘编自王芸《从天下大同到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的治国理想,并举例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影响?(任举两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影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特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选一个历史阶段和角度,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C. 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 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B. 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 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的投资中,比重占第一位的国家的数据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840-1895年

    1895-1911年

    1911-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B. 甲午战争后英国对华投资丧失绝对优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占据第一

    D.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 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C.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 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家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 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B. 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

    C. 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D. 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A. 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 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