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国礼的演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时间

    礼物说明

    1949—1950年

    毛泽东访问苏联,带去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

    1957年11月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

    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

    1986年11月

    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2014年9月

    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根据表格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

    A. 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 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 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印度学者奇林•福康曾说:“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他对马列主义)给予了新的强调并拓展了这份遗产。”“拓展了这份遗产”是指

    A. 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 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   D. 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

    A. 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

    B. 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

    C. 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可消除内乱

    D. 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罗马帝国全部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从而消除了帝国北部居民的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卡拉卡拉皇帝此举

    A. 促进罗马帝国建立

    B. 根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

    C. 确保奴隶群体利益

    D. 适应了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的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

    A. 专业市场广泛分布

    B. 市坊制度得以建立

    C. 政府城市管理松弛

    D.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甲午战争以后,从“商业救国”思潮发展而来的“实业救国”呼声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辛亥革命后,“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这反映出

    A. 社会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盼

    B. 民众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

    C. 发展近代实业环境不断恶化

    D.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人兴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戊戌变法。这说明近代中国

    A.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向西方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 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汉代官修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则为15.89%,清代官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专制主义日趋加强

    B. 思想控制更加严密

    C. 史官思想逐渐僵化

    D. 程朱理学不断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 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B.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C.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D.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A. 《拿破仑加冕》

    B. 《战争与和平》

    C. 《蓝色的多瑙河》

    D. 《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2月23日,美、英、法三国副外长在伦敦举行会议,邀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参加会议,使之变成西欧六国的会议。

    6月7日发表会议公告:三国政府对曾讨论过的一切问题,都取得了一致的“建议”。其主要是:双占区和法占区之间将采取协调经济政策的措施,共同管制它们之间对外贸易;召开德境西占区的“制宪会议”,由各州总理指派代表参加,起草“基本法”(即“临时宪法”);美、英、法三国继续占领德国西区,西区必须接受“占领法规”;西德参加“马歇尔计划”;在德国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鲁尔区实行国际管制,决定设立由伦敦会议参加国的代表组成的国际管制机构,管制鲁尔的煤、焦炭和钢的分配。

    ——摘编自杨泽伟主编《20世纪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分析伦敦会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会议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但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下表是国际足联在欧洲举办世界杯的相关资料:

    ——以上内容均摘编自《足球简史》

    材料二  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1990年之后,时隔24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央视解说词

    (1)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但此后欧洲国家参赛热情不断高涨,很多国家相继成为世界杯的举办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十届足球世界杯冠军队战术的主要特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这种战术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校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列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种陶炼、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宇、时字、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漱溟乡村建设活动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因受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随杜威研究教育。陶行知早年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五四运动后,他热心于科学和民主,从事平民教育,并创办了享誉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主张把生活教有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为中心内容的生活教有理论。1936年,他以国民外交使节身份,赴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主张。

    1945年,陶行知开始主编《民主教育》和《民主》星期刊。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评价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