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单选题 4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4 题
  1. “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多度高温冶炼,36000次捶打……”。《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后仅几十分钟内,章丘生产的铁锅就被一抢而光,一时间章丘“无锅”。一月之内,制锅点由原来的两家猛增到170多家,但制锅行业中能严格按照制作工艺来制锅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注定了章丘铁锅“短命网红”的命运。走红仅仅两个月后,章丘铁锅便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章丘“无锅”的主要原因是

    ①主流媒体的传播  ②便捷的现代物流  ③网络购物的盛行  ④铁锅烹饪有益健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章丘铁锅成为“短命网红”,主要是由于其

    A.产量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上涨 D.质量下降

    3.章丘铁锅走出当前困境的合理对策是

    A.控制铁锅生产规模 B.加强匠人综合培训

    C.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D.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班公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东西长约15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中部最窄处仅50米。湖泊2/3位于中国西藏,1/3在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发现该湖泊东部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下图示意班公错位置及湖泊东部水温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班公错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班公错克什米尔湖区生物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空间狭小 B.湖水盐度较高 C.湖水透明度低 D.人类过度捕捞

    3.班公错东部水体垂直交换最不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河口——龙门区间黄河干流长达725千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主要有皇甫川、无定河、延河等21条。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下图为该流城1952~2017年降水量及水沙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52~2017年河口——龙门区间黄河段

    A.输沙量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 B.本世纪前,输沙量逐年减少

    C.输沙量与径流量大致呈正相关 D.本世纪来,径流量逐年增多

    2.河口——龙门区间黄河段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①植树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修筑梯田  ④改良品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纵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图3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春末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坡向 C.水分 D.热量

    2.据图判断,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

    A.呈单峰曲线变化 B.呈单调递增

    C.呈双峰曲线变化 D.呈单调递减

    3.推测野牛沟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20~200万年前,青海湖(图6)还是一个外流湖,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后经构造运动,青海湖逐渐演变成闭塞湖,湖水也逐渐变咸。据科学家推测,明朝时期,青海湖面积为5000平方千米,上世纪50年代以后面积逐渐缩小,到2004年达最小,仅为4186平方千米。此后,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2017年达到4425平方千米。

    材料二  小明随团队前往青海湖开展暑期研学旅行。汽车翻过日月山,便到了倒淌河镇。导游介绍,倒淌河镇因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而得名。西行至二郎剑花海,小明看见四周满是金黄的油菜花,如地毯一样铺开,一直延伸到湖边,路边还摆放着很多蜂箱,在与蜂农交流后,得知蜂农是在甘肃定西采过槐树蜜之后赶来这里的。导游说,这里海拔高,油菜是只开花不结籽的,由于政府的扶持,才能让大家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海。

    (1)推测倒淌河流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说明当地牧民积极种植油菜的理由。

    (3)分析蜂农从甘肃定西来到青海湖追花采蜜的原因。

    (4)分析近十几年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铁矿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钢铁工业布局多靠近原料产地,集中程度高,90%集中于巴西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西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比较少。位于巴西北部帕拉州的原始森林中的卡拉加斯铁矿是全球最大的露天铁矿,已探明储量达180亿吨,矿石含铁量达65%以上,含有害杂质少。淡水河谷公司实行露天大规模开采,最初设计产能只有3500万吨/年,但是很快进行了扩产,现在年产铁矿石逾了亿吨,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在巴西东北部圣路易斯市建有深水港口,可停靠载重28万吨的船只,港口与矿山之间通过一条长890千米的铁路相连(图)。

    (1)简述铁路和港口对开采卡拉加斯铁矿的作用。

    (2)指出大规模开采卡拉加斯铁矿的有利条件。

    (3)从环保角度说明在卡拉加斯开采铁矿应该注意的问题。

    (4)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相比,分析在卡拉加斯没有布局钢铁工业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绵延数百里,是曾经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根据地所在地。区域内保留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是旅游资源富集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地,2011年以来旅游扶贫产业迅速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图8示意2011~2016年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脆弱性指数与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变化。

    说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的影响,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海菜花,又称“水性杨花”,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只要稍有水污染,海菜花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它主要生长于海拔2700米以下水体干净、温暖的湖泊、池塘、沟渠及水田中,上世纪60年代,云南滇池大量生长海菜花,黄蕊白瓣的海菜花全年盛开并浮于滇池水面,繁花似锦,人们誉之为“花湖”、“花海”。1976年以后,滇池的海菜花几乎消失。近年来,随着滇池生态的修复,海菜花又重现滇池。

    简析上世纪后期滇池海菜花几乎消失的原因,并列举三项滇池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