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项羽死地考辨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D.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也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又是喜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作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苏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跳槽公务员是认可和接纳的,因此材料二对“公务员跳槽”引发的问题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B.材料一认为公务员的专业经验和对政策法规的把握使他们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是他们在热门行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优势所在。

    C.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

    D.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的“公务员跳槽”这一问题,并且都认为是社会原因促使公务员选择到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B.三家媒体发布关于“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的背后,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这说明三者作为国家的喉舌,均具有政治敏感性。

    C.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是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谋求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藏青色西服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B.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D.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2.小说中的于大厦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B.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與乃开门

    C.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舆/乃开门

    D.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的谥号,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聪慧机敏。唐明宗做节度使时便把范延光置于麾下,范延光的与众不同让唐明宗觉得惊奇。

    B.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2)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初春时节来到巴峡,感受浓浓的山水之趣。

    2.本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的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 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庸以他厚实的文学素养把中国武快小说推向个新的高度。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_____,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_。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____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得之见  休戚与共  小肚鸡肠  自成一体

    B.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C.真知灼见  休戚与共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一得之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否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D.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能体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波兰小说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分别获得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据瑞典文学院10月10日称,托卡尔丘克因探索“越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作品而获奖,汉德克的著作用精巧的语言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缘和特性”。

    托卡尔丘克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5位女性。本周迄今为止已有11人获得诺贝尔奖,除她之外都是男性。76岁的汉德克已确立其二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作家之一的地位,其著作包括小说、散文、笔记和戏剧作品。报道称,他还因与人合写受到评论界盛赞的1987年电影《柏林苍穹下》的剧本而为人所知。

    (1)给该新闻拟一则标题。

    (2)中国作家莫言曾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列中国作家中,你认为谁也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请举出他的一个代表作品和该作品中一个主要人物。

    贾平凹   王安忆   陈忠实   路遥   刘震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杏花村物业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一处格式上的错误,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

    尊敬的业主:

    您好!近期接到多起关于高空抛物的投诉,所抛物品多为废纸、零食袋、饮料瓶、生活垃圾等。这种可耻的行为不仅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和楼下住户的正常生活,更让人担忧的是,会危及过往居民的人身安全,容易酿成伤人事故。请您为了他人的安全,尽量不要高空抛物。避免因图一时的方便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为此发出如下禁令: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高空抛物,建设美好和谐家园!

    2019年11月1日

    杏花村物业公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国庆阅兵仪式上,出现了一个让人泪目的细节:三辆阅兵车,车牌是国徽的第一辆车载着习近平主席,车牌是VA2019的第二辆车载着阅兵总指挥乙晓光,而车牌为A1949的第三辆车上只有四个老式的麦克风话筒。有人说,这辆车载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英灵。

    请给70年前的革命英雄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山河无恙,国富民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