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清除了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 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 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干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

    C. 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 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北美自贸区以及WTO等多边贸易协议频频开炮,不断利用美国本身市场的优势地位,提高特定商品的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大打贸易战,这引发了其他经济实体对美国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低潮状态

    B. 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贸易差距

    C. 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D. 互利共赢观念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2009~2017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与保护主义措施数量统计图(单位:项)。

    基于此进行的推断,表述准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导致各国加大贸易保护的力度

    C. 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更为主动

    D. 急需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以规范协调国际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徤、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也并非弱国特有的现象。如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1796-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

    ——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

    材料二: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改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如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度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改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新区土改于1952年基本结束,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

    ——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墨子是中国第一位集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造物设计家,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包含的是宽广与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张岱年教授曾指出:“墨家的自然科学研究从属于墨子的‘为天下兴除利害’的最高宗旨。”墨子发明的工具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力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如桔槔这种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相应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墨子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在墨子看来,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限,主张“去无用之务”,是“天下之大利”。如出行造车方面,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他的造物思想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器物或者事件,而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特别重要的是,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

    ——摘编自王凯、唐亚华《工匠精神的境界——从鲁班、墨子、庄子谈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工匠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墨子工匠精神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