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洛邑)……周公亲自监之。”“(周公)分鲁公(即伯禽,周公之子)以殷民六族……分康叔(周公之弟)以殷民七族。”材料体现分封制的目的是

    A.分割殷民,拱卫王室 B.分封亲族,加强皇权

    C.分封殷民,拱卫王室 D.分封功臣,加强王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弯理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

    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 B.总结自然规律的特点

    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 D.阐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某朝代著名城市分布图。其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淳化中……(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繁换相 C.分化事权 D.程序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得益于

    A.郡县制度 B.刺史制度 C.通判制度 D.行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数学注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据此可以认为

    A. 中国古代算法是现今计算机的前身

    B. 中国古代数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中国古代算法具有现实意义

    D. 中国古代数学优于西方近代数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中国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化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商业的重要性得到政府认可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的忠君观念被彻底打破

    C.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加深 D.北洋政府支持言论出版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处)最合适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尊重生命。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众多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包括

    ①中国幸存者的回忆         ②日本老兵的日记           ③事件现场的考古发掘

    ④美国学者的研究著作      ⑤事件亲历者当年拍摄的照片      ⑥反映这一事件的影视作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抗战后期,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了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共产党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共产党的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1年7月,美国的盟国得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之后,有种被美国欺骗的感觉,因此干脆转为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由此可见

    A.美国遭到多数盟国成员反对 B.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C.西方“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D.中国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雅典城市的异邦人并没有民主权利,但许多人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这说明

    A.异邦人最终能获得公民权 B.民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

    C.异邦人不得随意离开城邦 D.异邦人对雅典政治生活漠不关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思想家说:“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识即美德 D.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查士丁尼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即是:‘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而庞杂的罗马法,有些部分却是危险的共和精神的反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一个帝国”指西罗马帝国

    B.“一个教会”指推行教随国定,加强君权

    C.“一部法”指制定完备的公民法,维系帝国统治

    D.“危险的共和精神”是指罗马法蕴含民主共和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艺术作品折射了时代特征和人类的精神追求,下图中,思想内涵最接近的作品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这些哲人”发动了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技革命 D.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

    A. 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B. 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

    C. 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

    D. 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的举措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①颁布《和平法令》②颁布《土地法令》③发布《四月提纲》④退出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导致欧洲出现了两极对峙格局

    B.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出现

    D.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对于朝鲜战争,各方政治势力的表现是

    ①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美国进行武装干涉

    ③苏联支持中国和朝鲜         ④西欧各国保持中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图,这一现象引起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是

    A.日本异军突起成为政治大国 B.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实力衰退丧失霸主地位 D.德法意势力均衡平分欧洲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20世纪60年代,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说成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21世纪初,有人把赫鲁晓夫改革视为‘旧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掘了关键性的第一锄”。当今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未取得成功,但它在苏联改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仍有不少方面应加以肯定”。上述材料说明

    A.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历史评价受时代影响较大 D.历史评价受史实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个人与家庭联系的纽带,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睡虎地,出土了大量竹简等文物。震惊世人的是,有两封木犊战地家书现身于墓中。写信者是两名秦国的士兵,分别叫“黑夫”“惊”,他们的信是写给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据推测,两封家书写于战国末期,距今有2200余年。现摘录如下: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遗黑夫钱,母操(做)夏衣来。……黑夫等直位(驻扎)淮阳……伤未可知也,愿母遗(钱)黑夫用勿少。……惊敢大心问姑姊(姐),姑姊(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注:淮阳之战,指秦王政的灭楚之战,秦军大败楚军,楚国灭亡。)

    (1)结合注解,概括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家书反映的秦国社会状况。

    材料二  甲午黄海海战前夕,北洋海军经远舰驾驶二副陈京莹致父亲的家书(如图),原件藏于台湾“海军军史馆”。内容摘录如下: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海军提督请战三次,各陆营统领亦屡次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故中堂先托俄国钦差调处,日本不听;后又托英德钦差,亦不听。……以儿愚见,陆战中国可操八成必胜之权,盖中国兵多,且陆路能通,可陆续接济;但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父亲大人年将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和下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注:写完家书后不久,大战爆发,陈京莹与经远舰的27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

    (2)你是否同意陈京莹对甲午战争的分析?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对比两封家书有何异同,简要分析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18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次最具影响的外交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代表英国国王向乾隆帝祝贺八十三寿辰,因此精心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厨房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和玻璃制品、铜器和韦奇伍德陶器。

    ——摘编自杨树荫《一份礼单的沉思》

    材料二  军机处奉乾隆帝之名,三次向英王乔治三世赠送礼品。第一次赏英吉利国王物品,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茶膏4厘;第二次加赏英国国王物品,有统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共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第三次是随救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项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厘。

    ——摘编自(英)马戛尔尼《1793乾隆英使觑见记》

    (1)中英两国的互赠礼品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不同?

    材料三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马戛尔尼使华,展示英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博得清朝的好感和信任,以促进正式国家关系的建立并占领中国的市场。然而,由于闭目塞听造成的妄自尊大,以及愚昧无知的思想作怪,“贡品”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也没有被认真地加以研究,而被视为奇技淫巧。最令人费解的是,对于最能显示当时英国军事力量与科技水平的军舰模型及新式枪支武器等,乾隆帝也毫不介意,没有进行研究,而是统统送入圆明园库房封存。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侵略军见到英王送给乾隆帝的马车和榴弹炮等,仍然零件俱全、完整无损。

    ——林延清《对马戛尔尼使团‘贡品’的思考》

    材料四  马戛尔尼此行收集到大量情报,包括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山川河流、军事要塞、国防设施、军队装备等,连长城的结构和规模尺寸,都被详尽地记录了下来。马戛尔尼不为清政府的表面安定和强大所迷惑,相反,经过实地考察并与清朝朝野接触,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海军不堪一击,英国只需动用少许兵舰就能远胜中华帝国整个海军;二是在科学领域里,中国人远远落后于欧洲。

    ——张之毅《英国马戛尔尼使华与乾隆对策新探》

    (2)综合材料三、四,分析马戛尔尼使华的动机和效果。

    材料五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如图)

    (3)综合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造成材料五结果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宪政大事记

    A.英国(   )B.美国(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   )E.法国《拿破仑法典》F.德国《     》G.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1)结合所学,完成上图.(在答题卡上作答)

    材料二  1787年,大陆会议批准实施《联邦条例》。联邦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修改《联邦条例》。由于主张废除《联邦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这次会议变成了全国制宪会议。从5月25日到9月17日,经过116天的激烈研讨和争论,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并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一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9月25日国会通过10条修正案,交由各州批准。从1791年12月15日这些修正案得到批准起,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人权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摘编自大卫・埃默里・施《美国史》等

    材料三当普法战争(1870-1871年)结束,和平恢复后,政治制度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871年2月,法国召开了国民会议,其成员大部分是保皇党人,一小部分是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各派势力为在法国建立君主政体或共和政体的问题上在会议中争吵不休。1875年1月30日,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的建议。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修正案只有六个,其中有重要性的仅有两个。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的不同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麦迪逊担任众议院议长时,才在第一届国会提出了权利法案。至于法国革命,革命者们首先颁布的是《人权宣言》,并以权利对杭,甚至消灭传统君主权力,成为一种革命的权利,其实质上是取代了权力,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宪政意义上的政府组织法―其实,在这里,不是没有了权力,而是权力假借权利之名行事。

    ——蒋志如《转型宪政时期的权力与权利―以<姊妹革命>为案例的分析》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梳理在宪政发展历程中,宪法、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