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

    A. 近代社会的变迁   B. 思想观念的变化   C. 西方文化的影响   D. 制衣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A.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 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C.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 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 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 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

    B. 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

    C. 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D. 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

    A. 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   B. 列强的资本输出

    C. 政治改革的推动   D. 近代天津的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是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4.1%,美国为2.8%,中国为18%;钢的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5.7%,美国为3.9%,中国为31%;中国农业也有相当的增长,年平均增长4.5%,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B. “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

    C. “三五”计划时期(1966~1970)

    D.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 世界市场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阶级结构

    ③主要矛盾

    ④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 “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   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农商并重   D. 寓兵于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

    A. 畜牧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更新的表现,错误的是

    A. 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较显著

    B.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

    C. 整个民国时期,人力车与电车、公车汽车长期并存

    D.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20世纪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

    ①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相似——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中国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的相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参与

    ③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④中国改革开放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

    A. 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

    B. 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

    C. 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

    D. 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 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 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 经济体制的创新

    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且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苏联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为了高速度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提出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长期的、过大的保留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926-1927年度,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水平,斯大林一再要求提高工业增长速度,1933年苏联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共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到二战爆发前,苏联成功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陈国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和苏联模式》

    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