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两题。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1)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按照“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字数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 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 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 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 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 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 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日

    B.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D.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奇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与例句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D.彼且奚适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加点词语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B.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C.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容词作名词,指俊杰。

    D.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奚以知其然也?   B. 田园将芜,胡不归?

    C. 莫之夭阏者   D. 乐夫天命复奚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将面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据悉,英文版《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陆续出版。

    ②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传入我国后亦常被冠以“侠”的称号——《三个火枪手》变成《侠隐记》,《巴黎圣母院》变成《钟楼驼侠》……

    ③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④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⑤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⑥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⑦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⑧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认为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比如信守承诺、舍己救困、出生入死却不自我夸耀。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洪七只图一时痛快,不是侠,勇猛的聂政、慷慨的荆轲也都不能算是侠。

    D. 武侠小说里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的人没有“侠”,江湖门派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金庸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引出“侠”这一话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

    C. 文章指出中国人有“侠”情,并选取外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我国有“侠”缘的情形进行论证。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强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相呼应,流露出对中国传统侠文化的自豪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侠,既非身份,亦非职业;而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它们与侠没有共同之处,也难以被我们接受。

    B. 是否武艺高强,是否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梦想,是否要求付出与回报对等并不是作者衡量侠的标准。

    C. 蝙蝠侠、蜘蛛侠等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观众应接不暇,这类影片的冲击可能影响中国武侠电影的市场份额。

    D. 人们希望善打败恶、正义主宰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中外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互相交流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

    苍苍松柏

    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偶有烟花起落。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

    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摘着根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如果不是那一对灰蒙蒙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给你买烟抽。”围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渣(垃圾)脑壳捡搭铁(蠢笨)略!”

    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给你给你,快去买烟,不耽误你捡渣渣略,你一天工务繁忙得很。”中年男人搜索一阵丢给了流浪汉,或许这是他第一次笑着给别人钱。

    流浪汉接过钱像孩童接过久望的糖果,嘴里嘟囔着:“谢谢咯,谢谢咯,买烟抽-…”然后笑着渐渐走远。

    “你囊个骗人家憨包哦!”围坐的一个妇女眼角堆着笑意道。

    “哪点骗了嘛,说给钱就给他钱!不是骗嘛!”春风吹散了笑趣,拂过流浪汉渐渐远去的乐滋滋的背影,却也吹皱了小男孩的心,一种无法言清的东西壅塞在他的胸口。

    后来,小男孩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流浪汉不是本镇的,家人都不在了,平日靠捡渣渣(垃圾)度日;也会在别人酒宴后帮忙清理,充当廉价的劳力,人算勤快,手脚也还是麻利的,报酬往往就是残羹与香烟。

    第二次见到流浪汉是在秋天,小男孩和方到山上主持完修缮庙堂的奶奶在路上遇到了流浪汉。

    流浪汉凑近了老人,笑道:“给我五角钱嘛——买烟抽,五角钱……”流浪汉脸上堆起的满是褶子,只见他原本干瘦的身子越发单薄,竟有了几分佝偻,肩上的扁担却不见了踪影。

    老人刚从庙堂里出来,微笑道:“我这儿没得五角,你去问哈其他人。”言罢,趋步叫着小男孩跟上。

    流浪汉又紧跟上来:“五角,给我五角嘛……”

    老人不搭不睬直至摆脱了流浪汉,对着小男孩说教道:“遇到这种憨包,就不要理睬他。”

    “我有一块的零钱的嘛?”小男孩高兴的掏出兜里的一块钱,举到奶奶面前。

    “你给他一块,他就会一直缠着你。这种憨包见得多咯。”老人不高兴地说。

    “那就给五角……”小男孩小声说。

    “不行!走!”奶奶生气的把小男孩的一块钱塞回克里,拉着他的手快步走开。

    “为什么呢……”小男孩心里犯嘀咕。

    “五角,给我五角嘛……给我五角嘛……”流浪汉断断续续的声音渐渐被丢在了身后。

    再后来,听说流浪汉逢着谁都会开口要五角钱,捡渣渣成了一件不要紧的事,而大家还是会说他是“憨包”,却通常一边笑着赶紧走开。至于流浪汉如何会养成向人要钱的习惯,小男孩隐约有了答案;而自此以后,看见庙堂里威风凛凛的神像,小男孩就会厌恶顿生。

    ………

    除夕夜里,流浪汉第三次走入了小男孩的视线,那熟悉的身影在烟花迷雾里渐渐清晰。

    “哎,老爷爷在外头很冷吧,也饿了吧?”小男孩想到。这会子大人们聊得正起劲,竟没有人发现小男孩偷偷兜了一些吃食,悄悄溜出了和暖的房屋。

    “老爷爷,过年好啊!这些吃食您拿去吃吧。”小男孩拽了拽流浪汉的棉袄,小手举着吃的,笑盈盈的站在流浪汉跟前。此刻小男孩的心里没有以往两次的空虚,似乎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烟花又起,五彩的光芒在流浪汉黑黢黢的眼仁里熠熠闪光……

    也许,新年的春天里,小男孩会再见到流浪汉,还有那肩上捕着的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

    (有修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除夕夜里的流浪汉”为题,交代了时间和人物,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文章开头除夕夜流浪汉的出场相呼应。

    B.小说写中年男人、围坐的人、围坐妇女都提到“笑”,这里的笑不同平常代表善意的笑,而是流浪汉被大人们拿来取乐,具有讽刺意味。

    C.“看见庙堂里威风凛凛的神像,小男孩就会厌恶陡生”,厌恶正是“小男孩隐约有了答案”的证明,厌恶的或许是神像下求佛庇佑的人。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流浪汉的形象,反映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及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2.小说写“小男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前后两次写到流浪汉的眼仁,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晏殊词,完成下题。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把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绿杨”“芳草”“长亭”为离别景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次句“年少抛人”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轻易地弃之而去。

    B.下片前二句中“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序,化抽象为具体。全句用对比手法,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

    C.下片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言简义丰的韵味。

    D.整首词婉转流利,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二句外,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排比,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人的心理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D.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3)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至于成立。(《陈情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关于“逼”,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请以“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