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5 题
  1.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图表内容最能反映出近代以来

    A.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基本历程

    B. 科学发现促进了技术不断更新

    C. 技术发明孕育于科学发现之中

    D. 科学成果与实际运用日益密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伏尔泰此举主要意在

    A.借用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

    B.贬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作用

    C.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高潮

    D.启发平民探寻自然科学的奥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表为20世纪50至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值(单位:%)。这表明二战后的30年间

    A.德国、日本经济持续高增长 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呈现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巩固 D.福利国家的财政政策制约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思想

    A.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 B.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促进国际合作

    D. 推动贸易自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

    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釆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摘编自赵鼎新《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竟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主要史学思潮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从材料中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