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      ,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庙里焚香、“杨柳万条烟”等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      。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     

    A. 琢磨   确实   变幻莫测   B. 捉摸   确定   变幻莫测

    C. 琢磨   确定   变化莫测   D. 捉摸   确实   变化莫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天人合一”的可贵之处是重生态和谐,这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人与自然的严重冲突不无裨益。

    ①使之成为具备现代文明意义的哲学

    ②“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诗化的色彩

    ③它是精神性的、审美的,并不具备实践的意义

    ④但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可以经过改造,注入实践的内涵

    ⑤不看到这点,以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拿来就可以作为当代人类的哲学思想是不妥的

    ⑥这是它的先天不足

    A. ②③⑥⑤④①   B. ③②④①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⑤②③④①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A. 竟使遇哨:竟使,假使           悲予志焉:悲,悲伤

    B. 噪而相逐:噪,喧哗             逡巡畏义:逡巡,迟疑不决

    C. 号呼靡及:靡,倒下             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稍微       均之二策:均,比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著有《七录斋集》。

    B. 高尔斯华绥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重要的作品《福尔赛世家》。

    C.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

    D.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注》。《左传》编年体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的史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的发家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节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B.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嫌隙

    C. 自矜功伐                    矜:夸耀

    D. 谓霸王之业                  谓:认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然,籍何以至此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 请以剑舞                   以勇气闻于诸侯

    C. 樊哙侧其盾以撞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 军中无以为乐                若舍郑以为东盟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身死乌江,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⑵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⑷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思念在土布上流动

    耿 翔

    ①我是穿土布长大的。

    ②在我身体成长的简史中,感恩地记着几种粮食、几样野菜和几棵果树,再就是几件土布做的衣裳。而在这些属于贫穷人家的物质中,几件土布衣裳,给了我一定的体面,使我在青春期来临之前,一直快活地走动在乡野上。因此,一提起故乡的土布,我就想起那些玄妙的织机声,怎样穿透乡村的夜色?怎样穿梭出日子的黑白?怎样穿越一位少年的想象?而母亲,准会在这个时候,隐去一头白发,隐去一脸皱纹,隐去一身枯瘦,回到她年轻的日子里,给我们织染土布,给我们裁剪衣裳。那时的乡村,应该活在一群会用手工,织出土布的女人的尊严里。

    ③其实,从一缕棉花到一块土布,再到我们身上的一件衣裳,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和艰辛的。一茬庄稼的成熟,也就几个月时间,麦子的成熟期最长,经过秋播、冬埋、春发,到了夏天,把一片黄灿灿的穗子递给镰刀,一种粮食的身世,又一次被大地完成了。而一块土布呢?我记着母亲先是用好长的时间,一斤一两地积攒棉花,由棉花到棉线,又要经过纺车一夜一夜地摇动。那些纺好的线,像一家人过日子时的大部分喜悦,被小心地包在一个包袱里。我经常看见母亲,选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一个人静悄悄地打开包袱,在太阳下反复地比对每把线的成色、粗细和韧性,分得一清二楚。浆线的过程、打筒的过程、经布的过程,在织布这个手工工艺中,这些很讲精细的程序,确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如果把它按工序写出来,就是一部讲述织布的乡土读物。如果把织布机子、纺车、缯绳、绞棍、育筒、木梭这些与织布有关的物件,从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取出来,再看看打造这些物件的木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母亲每花两三年的时间,织出来的一匹土布,我不敢说它一定就像云锦,但后来对诗的许多感觉,或许在那时,就被母亲无意地织在她的土布里。

    ④也许,母亲织的土布有多长,我对乡土的感觉就有多长。

    ⑤事实上,许多织布的细节,比如拐线、纶绳、浆线,我都作为母亲的帮手参与过。特别是浆线,让我欣赏了乡土生活既朴素、又很神秘的另一面。这些乡村女人,在用粮食喂养每一个生命的过程中,又智慧地发现了它们在织布中,会把柔软的棉线,一根根浆得硬锃锃地,便于手工操作。

    ⑥村里人说,母亲的手底下会出活,忙完织布机上的活,那双很会裁剪的手,又要忙碌我们的衣裳了。

    ⑦这样的日子,在我心里充满了幻想:土布,剪子,母亲的手,三种不同的物象,都在母亲的目光下,变幻出一件件遮蔽我们身体的衣裳。现在,如果我说她那时就像裁剪着云朵,就像缝补着马坊的一块土地,也不会有人说我这是矫情。但母亲那时最真实的心态,是让我们穿得体面一点,用她织出来的土布,弥补日子的艰辛,带给一家人欢乐。

    ⑧看着她飞针走线的样子,心还没有长到能用善良、柔情观看世界的我,直接觉得阳光有多细密,这时母亲的心,就有多细密。她知道父亲一生是劳作的人,常年把柴捆背在身上,要不是那一层衣裳,脊梁上都会磨出茧子来。因此,要把织得粗厚的布留给父亲,要一律染成黑色的,要裁剪得宽大一些,这样结实的衣裳,耐磨也耐脏。乡村人穿衣,也有乡村人的审美标准,就是方便劳动。至于身体本身,那时的生活状况,还顾不了多少,只要一年四时觉着不饥、不冷,就是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可以说,我的父母一辈,就是为此劳累困顿了一生。直到裹着一身土布,回到泥土里去。

    ⑨那些土布衣服上面,存在着那个年代里,阳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更多的是母亲的气息。作为一件单纯的衣裳,它真实地记录着母亲给予我的那份爱,像棉花一样,像土布一样,透明在那个年代的阳光下。

    ⑩可惜的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再拥有这些衣裳了。我想,如果还有一件的话,今天吹过乡野的风,会绕过母亲留下的一些织布用的物件,从那件土布衣裳细密的针脚里,帮我吹出她的一些秀发

    ⑾要是我早年,贴身穿过的那一件呢?

    1.第③段写“麦子的成熟”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⑩段的划线句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3.作者通过对土布形成的过程的描写,展示了母亲优秀品质的哪些方面?

    4.作者写母亲“忙碌我们的衣裳”时,是以什么为重点的?又是怎样描写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从来的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选自苏教版必修三《简笔与繁笔》,有删节)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在二、三两段中两次提到《水浒传》,各有什么作用?(6分)
    3.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做到“简笔与繁笔”的“各得其宜”。(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手机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生活,却无法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