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核能    C.氢能    D.电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①盐酸 ②食盐水 ③熔化的氯化钠 ④液态氯化氢 ⑤铜 ⑥氨水 ⑦SO3 ⑧醋酸,其中可以导电并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只有③    B.①②③⑥⑧     C.④⑤   D.全部都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已知某化学反应A2 (g)+2B2 (g)===2AB 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

    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 键放出E1 kJ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于制氢气原理CH4(g)+H2O(g)CO(g)+3H2(g)ΔH=+206.4 kJ·mol-1,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降低压强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 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2HI(g);△H=-9.48 kJ·mol-1

    (ii)I2(S)+ H2(g)2HI(g);△H=+26.48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C.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增大了压强        B.t2时充入了稀有气体

    C.t3时升高了温度        D.t4时降低了温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变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c(H+)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C(s)+H2O(g)===CO(g)+H2(g)   ΔH=a kJ·mol-1   2C(s)+O2(g)===2CO(g)  ΔH=-220 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96 kJ·mol-1和462 kJ·mol-1,则a为

    A.-118     B.+130     C.-332     D.+35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3        D.ΔH1+ΔH2>ΔH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

    A.NaHSO3固体      B.水     C.CaCO3固体     D.NaOH固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O2浓度增加    C.O2压强不变    D.BaO量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ΔH<0。第2 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

    时间

    c(CO)/mol/L

    c(H2)/mol/L

    c(CH3OH)/mol/L

    起始

    1

    3

    0

    第2 min

    0.8

    2.6

    0.2

    第4 min

    0.4

    1.8

    0.6

    第6 min

    0.4

    1.8

    0.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和容器Ⅱ中的一样多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右图,关闭活塞K,向A中充入1 molX、1 molY,向B中充入2 molX、2molY, 此时A、B的容积都是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g)+W(g);△H<0。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v(B)<v(A)

    B.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A>B

    C.打开K后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2.4a L

    D.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3H2 2NH3 △H=-92.4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1>c3      B.a1+a3<1     C.2p2<p3         D.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11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工业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在密闭容器中,使2mol N2和6mol H2混合发生以上反应。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          ,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           

    (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5)下图表示工业500℃、60.0MPa条件下合成氨,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         ___。

    (6)在25 ℃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共11分)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 mol·L-1)

    2.4

    3.4

    4.8

    6.8

    9.4

    (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       __。

    (2)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ΔH____________0(填“>”、“<”或“=”),其原因是什么?

    (3)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ΔS____    _0(填“>”、“<”或“=”),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是否一定能自发进行?              

    (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如何变化?        增大容器的压强,K值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25℃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          

    (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共18分)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

    所用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0 mol·L-1、 0.0010 mol·L-1, 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 g、0 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 K、323 K。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 mL、H2C2O4溶液(0.10 mol·L-1)的用量均为2 mL。

    (1)已知草酸溶液中各种微粒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图如下,请写出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催化剂的用量 / g

    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0.5

    0.010

    a.实验①和②探究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①和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010

    (3)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t / mi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4.0

    13.0

    11.0

    6.5

    6.7

    6.8

    ① 实验Ⅱ中用KMnO4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②该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性KMnO4溶液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他认为不用经过计算,直接根据表中褪色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褪色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                

    (4)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MnCl2还是MnSO4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5)化学催化剂有很多,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起到重大作用。探究小组又利用乙装置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将50 mL H2O2一次性加入盛有0.10 mol MnO2粉末的烧瓶中,测得标准状况下由量气管读出气体的体积[V(量气管)/mL]和时间(t/min)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      ____mL。

    ②b____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0 mL。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