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母语节”辩论赛“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谁更重要”辩论片段,反方观点是“塑造人格更重要”,但反方在辩论推断中有三处存在问题,请修改另外两处问题,使反方的辩论更加严密,不一定参照①的方式。

    正方:你们来成外是干什么的?是来学习的,是来积累知识的。

    反方:难道你们说我们来成外不是来塑造人格的吗?

    正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有了知识,便能生存。

    反方:有了知识,便能生活,我请问对方辩友,马加爵的知识够不够丰富?但他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福音吗?没有。反而带来了灾难。

    正方: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你必须凭借长期积累的知识,才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反方:只要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够立足于社会,造福于社会吗?不见得吧。多少科技犯罪人才给社会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① 我们来成外不单是来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出来重新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

    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骜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谈美(节选)

    朱光潜

    ①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善恶与美丑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②就狭义说,伦理的价值是实用的,美感的价值是超实用的;伦理的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比如仁义忠信等等都是善,问它们何以为善,我们不能不着眼到人群的幸福。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象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就不能有道德的活动,因为有父子才有慈孝可言,有朋友才有信义可言。但是这个想象的孤零零的人还可以有艺术的活动,他还可以欣赏他所居的世界,他还可以创造作品。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

    ③不过这种分别究竟是狭义的。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因为伦理的活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与嫌恶。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虽只有外在的价值,而“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这所谓“至高的善”究竟是什么呢?他们都以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④“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从耶稣教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人愈能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⑤这番话似乎有些玄渺,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玩味。我自己在闲暇时也欢喜看看哲学书籍。老实说,我对于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我以为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哲学和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他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究竟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地球绕日运行”,“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一类的科学事实,和《米罗爱神》或《第九交响曲》一样可以摄魂震魄。科学家去寻求这一类的事实,穷到究竟,也正因为它们可以摄魂震魄。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

    ⑥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狭义的角度看,善恶属于伦理的活动,着眼于人群的幸福,善的价值是“内在的” ;但从广义的角度看,善恶与美丑有关联,“至高的善”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

    B. 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等人认识到神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而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若能脱离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

    C. 作者认为,研究哲学时,可以把思想当作意象来玩味,对哲学探究到底,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于是就会觉哲学家是有趣的。

    D. 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艺术家不同于俗人正在于他们懂得享受生活,注重寻求享受人生的“趣味”,使人生艺术化、情趣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选文开头将生命史作为分析对象,又从不同角度引入“善恶”与“美丑”两个概念,以发问的方式思考二者关系,领起下文的议论。

    B. 作者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并结合例证,议论中还加入自己读哲学书籍的独特看法,论证缜密深刻,语言畅达而不失亲切。

    C. 作者独创性地提出了“‘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这一看法并加以阐释,使议论更加深入,有利于引导读者理解“美”与“善”的关系。

    D. 作者将“情趣干枯的人”称为“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语言形象生动,突出了“俗人”与“艺术家”在享受人生情趣方面的巨大差异。

    3.结合第⑥段内容,对科学活动中“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情似纸

    刘心武

    ①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

    ②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

    ③我曾到那间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那是个储藏宝,空间极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动中也许有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④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要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⑤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⑥记得一年前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十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

    ⑦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类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

    ⑧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电视和电脑,移向在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

    ⑨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许正在从残存的印象中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曼哈顿的灯火啊,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

    (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第4段用三个“据说”,表述人们对“人情”的看法,作者并不认同,用“据说”一词强化了这种否定。

    B.“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句,表现出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对自己疏淡人情却托辞搪塞的行为提出批评。

    C.“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元……欲望”一句,形象地表达式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因无人理解而无可奈何的心态。

    D.本文有感“人情似纸”,认为靠金钱维系人际关系是一种精神的沦丧,为现今人情的淡薄而感到惋惜,呼唤人们多进行情感交流。

    2.作者认为“现在”不如“以前”人情重了,作者分析了原因,请概括。

    3.结尾以“曼哈顿的灯火啊,哪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作结有何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依赖、解决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地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较为少见。另外,燃料电池主要的原料为氢气,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氢气的制造成本较为昂贵,使得其在市场化下的竞争力较弱。

    (摘编自《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23)

    材料二:

    材料三:

    刷脸坐车、无人驾驶……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多地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更“智能”,新能源汽车将与人工智能、5G通信紧密结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合众新能源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将成为如手机一样的智能移动终端。“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而不再仅仅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汽车主要依赖发动机的性能,而电控、电机和电池“三电技术”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国产自主品牌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通过技术创新制胜电动车领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摘编自《未来智能汽车什么样》,新华社,2018.2.13)

    材料四:

    虽然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在5个国家中排名第四。但从分项指标看,只有新能源汽车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项指标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8)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想要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就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

    B.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无论哪种类型,都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

    C.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智能化,无人驾驶和刷脸坐车等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转变为现实。

    D.智能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就能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越。

    B.材料二的图表显示,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差距很小,这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C.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不再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而是可供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

    D.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分项指标的排名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根据材料,请你就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1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语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撒、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C.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驾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不同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两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是白居易听到浔阳当地音乐时的感受;而“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他当夜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985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 被认为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 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 “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

    B.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

    C.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

    D.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加缪: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青年学生应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呢?请全面理解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