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名著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默写。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刘桢《赠从弟》)

    (3)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4)《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5)将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ān kè(_________)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2)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___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3)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 (__________)的各国会议联盟。

    (4)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g xī liǎn shēng(____________)的一刹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 春天刚刚来到,我虽然穿着棉衣,但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谈起网络游戏,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2015年米兰世博会秉承以往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探索人类发展路径、追求幸福生活。(将“反映”改为“表现”)

    B.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修改:将“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调换位置)

    C.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将“塑造”改为“讲述”)

    D. 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在“被视为”前加“这种黄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短短的家书,会让你想起故乡的亲切与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悠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古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  (3)属引凄异(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牧童评画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人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宝:这里是动词,珍藏。③搐chù:收缩,此指“夹”。④掉:摆动。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日曝书画 / 即书诗四句 B. 尾搐入两股间 / 屠自后断其股

    C. 笑而然之 / 康肃忿然曰 D. 常以身随/以此自矜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戴 嵩 牛 一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身 随

    3.任选角度,说说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公斤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7期)

    1.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 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 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 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用生动的文字,从食品安全问题写起,这样写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B. 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突出米树叶子宽大的特点。

    C. 本文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平实简洁的特点,说明的结构是先总后分。

    D. 本文主要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先说米树的特点及功用,再说糖树的特点及功用。

    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米树的突出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⑪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⑫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⑬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画→收画和挂画→②______________ 画→正画(把画扶正)

    2.小说第⑦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2)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4.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写作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脚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中,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发,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请把作文题补充完整;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

    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才只是8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到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了。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我的时候。他在童年时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名)的《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

    2.除选文中提到的内容,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三件事。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