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被列入全市首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 曹禺故居纪念馆已经进入最后的布展阶段,将于5月1日对外正式开放。

    B. 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到,张弛有度,凸显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C. 郑榕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从1954年扮演《雷雨》中的周朴园开始,郑榕用了近50年左右的时间,对人物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

    D. 戏剧《雷雨》中周朴园的一句“无锡是个好地方”,成了无锡对外城市形象的宣传用语。不过,这句话被译为“Wuxi is a good place”近日出现在锡城出租车的显示屏上后,引发了诸多网友和市民的关注与争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一狼洞其中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渔人甚异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春秋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B. 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现存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小部分是他的弟子的著作。

    C. 在散文发展史上,与《论语》《孟子》的语录体不同,《荀子》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每一篇集中论述一个问题,每篇体制较为宏大,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论说文了。

    D. 荀子的文章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辞,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 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 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小题2)下列理解,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B.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C.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到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D.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越僵化。

    3.(小题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 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 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 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是周瑜的儒将装東,“__________”的赫赫战功。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岁寒三友:松、菊、梅

    B.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C.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D.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