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情景默写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后,四面环水的白帝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岛屿,岛屿上各类植物颜色五彩缤纷,白帝城成了三峡库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B. 霍金经常会给人类推导出一些令人惊愕的场景,可以说,霍金的双腿虽然早已不能移动,但他却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是走在自己脑细胞的逻辑之路上。

    C. 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养猪场地下埋藏的污染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环保部门在地下挖出疑似危废品5900多吨。

    D. 申遗成功以来,运河遗产的本地保护得到改善,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但总体而言,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中有关祝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宜室宜家(贺人乔迁)   ②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   ③琴瑟和调(贺人新婚)

    ④洙泗高风(贺校庆)     ⑤齿德俱增(贺寿辞)      ⑥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具有近300年悠久历史、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的主会场康斯坦丁宫美轮美奂,比邻的新闻中心则如平地起楼,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②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③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这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⑥语言的学习,学的只是理论,效果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收获到那些不可言喻的心得体会。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 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 “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 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构造,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 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 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 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 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3.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等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法自然”意为“道”的运行效法自身,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它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B.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基本相似,与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截然不同。

    C.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其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

    D. “道法自然”的理念现在已被应用到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中,这种理念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本紧紧围绕文章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和类比论证等方法。

    B. 文本第一段主要论述“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分析比较,阐述道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 文本第二、三两段主要对“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进行科学而详细的诠释,从而使读者对于这一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D. 文本第四段主要阐述“道法自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一段则在此基础上对人类自身提出要求和希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汤用彤先生的考察,“自然”一词的属性和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宽泛。

    B. 关于道家的价值取向问题,汤一介先生与冯友兰先生有着完全相同的认识,他们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就在于“自然主义”。

    C. 儒道两家虽然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一是“自我身心的和谐”,一是“自然的和谐”。

    D. “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提倡人类的活动要效法自然的原动力和规律,如能做到这一点,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威廉·萨洛扬

    凌晨4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

    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足以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13岁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但我们很穷,就是因为穷,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们没有钱,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诚实而闻名。因为诚实,我们甚至相信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们以诚实为荣,而且我们是非分明。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别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可是我拒绝相信他偷了这匹马。我们部落的人不可能是贼。

    我盯着我的堂兄和他胯下的马。“穆拉德,你从哪里偷来的马?”我问道。

    穆拉德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以平静的语气说道:“从窗户跳出来,如果你想骑马的话。”

    看来我的猜测是真的了。

    这匹马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在我们的房子后面是田野、果园、灌溉沟渠、乡间公路。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穆拉德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人发现我们的。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还没见它回来。”约翰·拜伦对我的伯父、穆拉德的父亲扎拉布说。

    “你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很多亚美尼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我们的部落被迫迁徙到这里。你只是丢了一匹马,不要在意。”扎拉布伯父大声说道。

    “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回应道。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乌。“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它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地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孩子,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我看着穆拉德,穆拉德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把马牵回了旧谷仓。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摘自《现代青年》 2017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和穆拉德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是快乐的、幸福的,但并非是单纯的、无忧无虑的。

    B. “我”和穆拉德为了满足骑马的愿望,想方设法偷来一匹马并秘密地将其藏了六个月。

    C. 从约翰·拜伦与两个孩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智谋并且讲究说话艺术的人。

    D. 作品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揭示小说主题。

    2.穆拉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概括。

    3.小说以“马”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庭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示之。京笑而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侍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蕃。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B.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C.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D.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是古代官署,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B.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

    D. 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B. 冯京不畏权势,不攀权贵。颇有权势的张尧佐想把女儿嫁给冯京,并且对其威逼利诱,但是冯京丝毫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此事。

    C. 冯京做事干练,雷厉风行。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追查,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

    D. 冯京遭人排挤,仕途坎坷。冯京因为与刘沆、王安石、吕惠卿等人政见不和,所以受到他们的诬陷而多次被贬官,一生宦海沉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2)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用“一目”指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规则,围棋有两“眼”才能活。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 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C. “碧落”的意思是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D. “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E. 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2.作者如何刻画下棋者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个人在申请银行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需要提供很多材料,____。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因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而得不到贷款。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后,犹如____,每一次按时支付水、电、燃气和电话费,以及按时向银行还本付息,都会在个人的“信用存折”上积累一笔信誉财富,这些财富可以用作银行贷款的信誉抵押品,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如果你勤奋了,就不会有难的事情了。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一旦你足够勤奋,你的学业肯定会名列前茅。勤出成果,勤出聪慧,即使那些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的精神,也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①你勤奋了,不一定就没有难的事情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著名作家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②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某中学某班班训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