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赵匡胤 D. 李世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会客厅里有唐三彩和青瓷装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选项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灭亡西夏

    ②灭亡南宋

    ③杀害文天祥

    ④ 灭亡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隋炀帝为加强南北联系和交流,征发数百万民工

    A. 修筑长城 B. 修建都江堰 C. 开凿大运河 D. 兴修北京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朝为田舍郞,暮为天子堂。科举考试改变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这一改变开始于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都是武将建立的政权 B. 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C. 北方比南方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 D.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 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 科举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开明的民族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南宋与金对峙 B. 宋辽对抗 C. 北宋与金对峙 D. 宋夏和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时期,宋真宗从越南引进一种高产稻种,这种稻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请问这种稻种是(     )

    A. 籼型稻 B. 占城稻 C. 粳型稻 D. 高昌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失事沉没于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我国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

    A. 河北曲阳 B. 河南汝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 都护府 B. 市舶司 C. 宣政院 D. 海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何人之口?(     )

    A. 岳飞 B. 寇准 C. 文天祥 D. 赵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初一某班同学正开展“唐朝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帮他们完成下列探究:

    (1)图B 代表唐朝的一种农业工具,它是__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_。图D人物创造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图F人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已给出的内容,在表格中填写相关图片的序号,然后将图片所反映的信息用直线连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地域广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三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丝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2)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4)材料二到材料三我国古代经济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至少三点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两宋篇)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

    材料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示儿》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与图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何关联?

    (2)材料二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这件事对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北上对抗当时的哪个政权?宋朝当时“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5)结合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