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 荀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孙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民间文化的发展

    C. 画家的性格

    D. 统治者的提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D.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 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主张的分歧

    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缓和君臣矛盾

    B. 相互制约,避免集权

    C. 强化君主专制

    D. 职责分明,提高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西汉中朝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清朝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制

    B. 北宋的枢密院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中外朝制度

    B. 刺史制度

    C. 郡国并行制度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主要是指三省

    A. 既互相牵制,又分工协作

    B. 没有实权,有利于强化皇权

    C. 决策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简化了行政机构,有利于削弱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 注重依法治国   B.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

    A. 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 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 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 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 丝织品

    B. 麻纺织品

    C. 毛纺织品

    D. 棉纺织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 土地归国家所有

    B.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 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 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 明代苏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唐代关中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下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

    A. 唐代只有白瓷

    B. 唐代只有青瓷

    C. 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 唐代以后才有彩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是由于

    A. 南方旱涝灾害严重

    B. 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 南方成为统治中心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有关元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B. 散曲是兴起于唐朝、繁荣于元朝的新诗体

    C. 多用来抒发失意愁闷的情怀

    D.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其中“诗圣”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 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B. 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 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

    D. 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 《史记》

    B. 《唐六典》

    C. 《宋史会要》

    D. 《清史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材料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