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5 题
  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

    B. 酶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C. 细胞质中没有DNA解旋酶

    D. 酶能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仙人掌生长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特征。下图表示仙人掌在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程度)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

    B. 白天蒸腾作用强,散失的水分多于夜间

    C. 白天可以进行光反应,但不能从外界吸收CO2

    D. 夜间同化二氧化碳,所以暗反应只在夜间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一些个体在群中其它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告警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受试者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组

    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乙组

    前3天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A. 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

    B. 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C. 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D. 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激酶是一类可以催化磷酸化反应的酶,能将来自于ATP的磷酸基团添加到底物蛋白上。如图是动物细胞外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激酶信号传导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FGFR受体的胞内部分具有催化作用

    B. FGF导致FGFR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

    C. 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

    D. FGF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了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 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 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 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药物成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药物成瘾的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能加强这种成瘾的奖赏效应,对药物依赖起了促进作用。

    (1)图为谷氨酸突触示意图,据图分析:对突触进行高频刺激后,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同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Mg2+从Ca2+通道移出,Ca2+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随着胞内Ca2+浓度升高,会激活,进而提高活性,生成大量NO,进一步扩散至突触前,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进而增强药物成瘾的效应,该过程属于(正/负)反馈调节。

    (2)为探讨吗啡和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两种成瘾药物联合使用对神经系统内谷氨酸传递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某品系若干大鼠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说明:纵坐标表示(突触后兴奋电位/基础电位)%

    ①由甲组实验结果可知,注射吗啡数分钟后,能,一小时后再注射HU210,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电位的幅值在短期内仍有持续上升趋势。

    ②乙组实验结果表明:先注射HU210后,对吗啡的作用程度及持续时间起作用。

    ③实验结果表明:对突触传递效率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

    ④为使实验结论的得出更加严谨,请完善上述实验方案。。

    ⑤有研究者推测:两种成瘾药物之间有相互影响,可能与存在于同一神经元上的吗啡受体和HU210受体之间相互作用有关。若该理论成立,则甲组实验结果暗示可能吗啡受体激活的同时,在短时间内HU210受体基因的表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之间距离很近时,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这些基因就称为相互连锁。涉及三个连锁基因的杂交称为三点杂交。

    (1)连锁的基因在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____染色体上距离越远的基因越容易发生互换,互换配子占配子总数百分比为交换频率,可以用两对基因交换频率之和表示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下图列出了三个基因间的位置。

    将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规定为0,由图可知,基因A和a及基因R和r的交换频率之和是____%。

    (2)果蝇的体色(灰-A,黄-a)、眼色(红-B,白-b)、翅长(长-D,小-d)基因都位于上图染色体,为将这三个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研究者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黄身白眼小翅(♀)×灰身红眼长翅(♂)→ F1: 灰身红眼长翅(♀)黄身白眼小翅(♂)

    实验二:F1(♀)×黄身白眼小翅(♂)→黄身白眼小翅(♀:♂=1:1)灰身红眼长翅(♀:♂=1:1)

    ①以根据实验一判断图中染色体为____染色体,实验二杂交方式称为____,可以根据此杂交后代中子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推知____,进而推知F1基因型。

    ②若实验二子代出现了部分灰身白眼长翅和黄身红眼小翅果蝇,说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____发生了互换,这种互换称为单基因互换。

    ③若基因A和a、基因B和b同时发生互换,则实验二子代雌蝇和雄蝇均会出现的重组表现型是____,这种互换称为双基因互换,其基因重组频率小于单基因互换。

    ④经过试验结果统计,发现A、a单基因互换率为1.2698%;D、d单基因互换率为32.5624%;A、a和B、b双基因互换率为0.0005%。依据该数据,在上面的染色体图中绘制出基因B、D的位置____。

    (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以后,人们还可以通过____技术对基因进行精准定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松乳菇又称松树蘑,不仅具有良好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含有的松乳菇多糖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1)人体在抗原的刺激下,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抗体在浆细胞内的合成,通过加工,最终分泌到细胞外,执行免疫功能。

    (2)为探究松乳菇多糖(LDG-A)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

    首先探究LDG-A对B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对处于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

    注:1.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M期(分裂期)。间期依次分为G1期(蛋白质和RNA合成,为S期做准备)、S期(DNA复制)、G2期(蛋白质合成和RNA合成,为M期做准备)2.脂多糖LPS能够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①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代谢过程中,需要从中吸收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包括。

    ②图1结果表明:LDG—A通过缩短时期进而促进B细胞增殖,且浓度为ug/mL的LDG—A最有可能成为替代LPS的有效制剂。

    (3)为进一步探究LDG-A对B细胞抗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继续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表明。

    (4)某同学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体液免疫过程中,LDG-A只能通过促进B细胞增殖和浆细胞分泌抗体进而增加机体免疫能力。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结论是否严谨,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