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实验题 3 题,推断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蒸馏操作中都必须用到温度计

    B. 蒸馏自来水可以制得蒸馏水

    C. 蒸馏烧瓶使用前一般不需要检漏

    D. 进行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的是(  )

    A. 食盐中混有少量泥沙   B. 含杂质氯化钠的硝酸钾

    C. 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氯化镁   D. 酒精中混有少量的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实验仪器,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容量瓶 ⑥锥形瓶  ⑦燃烧匙 ⑧圆底烧瓶

    A.①③④⑥⑦⑧ B.①③⑦

    C.①③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原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HClO分子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    )

    A.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B.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有刺激性气味

    D.常温下都是气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假设SiO2原子晶体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O4 B.KAlSi2O6 C.KAlSi3O8 D.KAlSi4O1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硫、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 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这种试剂是(   )

    A.Fe(NO3)3溶液 B.MgCl2溶液

    C.BaCl2溶液 D.FeCl3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常温下,不能使金属铝溶解的物质是(  )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B.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C.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D.1 mol CaCl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分子直径比钠离子小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已知:2Fe2++Cl2===2Fe3++2Cl﹣;HClO+HCl===Cl2+H2O;2Fe3++Cu===2Fe2++Cu2+;Fe+Cu2+===Fe2++Cu,下列各组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Fe3+>HClO>Cl2>Fe2+>Cu2+

    B.HClO>Cl2>Fe3+>Cu2+>Fe2+

    C.Cl2>HClO>Fe3+>Cu2+>Fe2+

    D.HClO>Fe3+>Cl2>Cu2+>Fe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Mg2+、K+、SO42-、NO3-

    B.无色溶液中:Na+、A13+、NO3-、MnO4-

    C.FeCl3溶液中:Na+、NH4+、SCN-、SO42-

    D.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H4+、Na+、NO3-、HC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分别放有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整天平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8 g镁条,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8 g铝条(两金属外形相同,表面均经过砂纸打磨处理)。反应过程中指针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

    A.先偏左,最后偏右 B.先偏右,最后偏左

    C.先偏左,最后平衡 D.先偏右,最后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将mmol Cu2S和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4mmol B. 10mmol C. mol D. mo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实验室中需要0.2 mo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O4•5H2O式量为250)的质量分别是(  )

    A.1 000 mL 50.0 g B.950 mL 47.5 g

    C.950 mL 30.4 g D.1 000 mL 32.0 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最好的分离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   B.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

    C.溶液的质量分数w%可表示为  D.相对分子质量Mr可表示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①2KClO3 2KCl+3O2↑          

    ②2HgO2Hg+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

    A.3∶1∶1 B.3∶1∶4 C.1∶1∶1 D.2∶1∶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制备:SiO2Si(粗) SiHCl3Si(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Si+CO2↑

    B.反应①②③中每生成或消耗1 mol Si,转移4 mol电子

    C.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SiHCl3(沸点31.8 ℃)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57.6 ℃),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Cl在溶液中电离生成Na+和Cl-

    B.NaCl是电解质,但NaCl晶体并不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反应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将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硅酸钠溶液 B.石灰水 C.氢氧化钡溶液 D.氯化钙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的是( )

    A.NaOH B.Na2SO3 C.FeBr2 D.FeSO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HCl=2Cl-+ H2O+SiO2↓

    B.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H2O=+H2SiO3↓

    C.硅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iO3+ OH-=+ H2O

    D.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OH-=+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实验室从溴水中提取液溴的操作及顺序正确的是(  )

    A.分液、蒸馏 B.过滤、蒸发

    C.萃取、分液 D.萃取、分液、蒸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实验室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 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 搅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_____(填字母)。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_____。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探究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往A、B溶液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A ________,B 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A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可制得_______________胶体;当光束通过该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效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2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A、B两种金属单质的粉末状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其中E为白色胶状沉淀,I为红褐色沉淀。(此转化关系中所用的试剂都是足量的)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

    (2)将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分离开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D→E的转化中,加入过量的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饱和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氨水 D.Ba(OH)2溶液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干燥C常用__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