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

    A.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发展

    A. 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

    B.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是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

    D. 受到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 诗画同源

    B. 典范指引

    C. 类型多样

    D. 崇尚自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 隶书

    B. 金文

    C. 小篆

    D. 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

    B. 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

    C. 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D. 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他以楷书最着,其遒媚劲健的书体,虽稍带颜法,却自创一派,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是:

    A. 张旭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黄庭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叙述准确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的是

    ①农业科技领域出现系统理论著作

    ②书法从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

    ③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

    ④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强调个性,抒发感情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偏居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从一开始就由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动乱频仍。在这些动乱中,琅琊王氏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義之虽然出身在琅琊王氏,但很少以一家一族的利益为念。他多次拒绝王导要他到中央政府为官的建议。他愿意在地方上担任具体工作,以便为振兴东晋王朝建立一番功业。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他一直在荆州的征西将军庾亮那里供职。庾亮反对王氏专制朝廷,与王导格格不入。然而王義之却能注意与庾亮融洽相处。他终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庾亮把他的职务从参军提升到长史。咸康六年(340年),庾亮去世。临终前,庾亮亲自上表称赞王義之的才能,建议成帝任命他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不久,晋成帝前后两次发布诏令,委任王義之任侍中和吏部尚书。因有违本意,都被王羲之一一谢绝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王羲之的可贵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