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魂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结合北京大学的历史贡献,能够佐证这一重要表述的论据是

    A. 公车上书   B. 《青年杂志》的创办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共一大的召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汀泗桥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 变法裁撤冗官   B. 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 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 川陕革命根据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南京大屠杀   C. 旅顺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地区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叙述了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该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如同孤儿一般的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材料中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97年,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 商务印书馆

    B. 中华书局

    C. 开明书店

    D. 生活书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长征的胜利

    C.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武昌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上述这段材料出自哪部文献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民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该文集中报道的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武昌起义 D.红军长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这里的所说的“辛亥革命事业”是?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实现中国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置展板。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亊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亊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作为中西部综合型交通枢纽的重庆,以及中南部湖北荆州市的中心城区沙市,日本一下子便控制住了中国中西、南部的中心;而位于东南部的杭州和苏州则是历史人文发展悠久的两大古城。……开辟了通商口岸,就等于中国开放了最富裕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

    ——《马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百度新闻)

    材料三: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的条约与哪场战争有关?其中哪一战役后日本夺得制海权?结合材料二分析,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在空间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两个在1840—1901年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请写出此条约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是什么?列举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一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摘自李鸿章给恭亲王的信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四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主张如何实现“自强”?以他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举一例即可)

    (4)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这一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党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在这一时期,有一支中共领导的军队战功显著,被誉为铁军,该军队是哪一军队?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全面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材料四中三大战役中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索,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