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6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关于人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种类相同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都相同

    B. 无机盐只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C.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 腺苷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

    C. 癌变细胞的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一定”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RNA

    B. 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目与磷酸数目一定相同

    C. 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成对存在的

    D.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够使DNA和RNA分离

    B.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 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D.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后直接离心就可以让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 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 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 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该现象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B. 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D. “又生”一般存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甲图装置是用来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乙图为利用甲图实验装置测得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测叶片光合作用时,除满足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外,A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容器中气体变化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光。如果甲图装置供给植物H218O,容器中含18O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水/氧气/二氧化碳”)。

    (3)影响乙图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如甲图所示,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的液滴所在的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千勒克司时,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__________(填“左侧/右侧”)。在乙图中,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司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_毫升(假设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温度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3只毛色性别不同的二倍体豚鼠:乳白色(♀)、银色(♀)、白色(♂)。已知乳白色、银色、白色分别由Dr、Ds、Db基因控制,有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间具有相同的显性表现形式.研究者利用这3只豚鼠做了相关的遗传试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乳白色(♀)× 白色(♂)

    全为乳白色(♀、♂)

    乳白色:白色=3:1

    (♀、♂中比例相同)

    银色(♀)× 白色(♂)

    全为银色(♀、♂)

    银色、白色=3:1

    (♀、♂中比例相同)

    请回答:

    (1)研究发现乳白色、银色、白色基因均由黑色基因Da突变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2)F2中出现白色豚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的乳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乳白色与银色的显性关系,可利用子一代乳白色与银色雌雄豚鼠进行单对杂交(多组),结果预测:

    ①若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银色为显性;

    ②若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银色为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兴奋在丁、戊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表示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______(填“①/③”)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__次。

    (3)图乙中H为_____________,会通过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化引起戊神经元兴奋。

    (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B.a—c段形成有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

    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兴趣小组调査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l07kJ)流动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 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          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 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

                                             。(2分)

    (3)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4) 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107kJ。

    (5) 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虽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          ,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               (2分),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可将糖直接分解成醋酸;但在________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____________生成醋酸。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左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色染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     期时, 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Rag2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       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Ⅲ和PstⅠ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      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     ,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