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各项中,表达全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1)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2)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4)明早您在舍下等候,我准时前往请教。

    (5)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A. (1)(3)(4)   B. (2)(4)(5)

    C. (1)(4)(5)   D. (1)(2)(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幸福组合”中的韦弗赴京城复诊,辛格尔顿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②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酿成大错误,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所以党员干部必须明白群轻折轴的道理,防微杜渐。

    ③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唐代山水诗继承六朝山水诗精工刻画之长,去其有句无篇与繁琐刻板之短,既求形似,也要神似,模山范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⑥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A. ①④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B. 刚刚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在2016年4月12日发布过一条中英双语长微博,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粉丝数就突破了30万人。

    C. 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被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创造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想象出动人的画面来。

    D. 灾害是无情的,但是在科学的支持下,国家对于灾害的防范与预警,对于减少次生灾害发生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引来

    B.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随从

    C. 落霞与孤鹜齐飞           鹜:野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退让

    B.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判处

    C. 或植杖而耘耔             耔:菜籽

    D. 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无心以出岫             以:表修饰

    B. 是所望于群公             于:被

    C. 则风斯在下矣             斯:就、则

    D.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通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之”字的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恨晨光之熹微。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觉今是而昨非

    B. 云销雨霁

    C.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D. 此小大之辩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

    B. 眄庭柯以怡颜

    C. 而后乃今将图南

    D.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南冥者,天池也。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 都督阎公之雅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知来者之可追

    C. 匈奴诡言武死

    D. 将有事于西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______________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___________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人口。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家庭的幸福就是人生的幸福。

    B. 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只要这样,家庭就能成为和谐的整体。

    C. 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以后越来越严重。

    D. 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可以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强调了“父慈子孝”是孝道的内容,论证了“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B. 文章先总论家和的重要性,然后分别列举了孝道和夫妇之道的表现及在家和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提出对其合理扬弃对于当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D. 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B. 西方通过宗教、中国通过家庭培育熏陶,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途径不同,但都受到重视。

    C. 子孙后代继承祖辈志向、理想、事业、精神和意志,是家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D. 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衡量人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标准就看夫妻间一方对另方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开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B.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 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 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2.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拱,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B. 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C. 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 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 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 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 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2)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候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事:侍奉

    B.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       威:威势

    C. 文信候不快,未有以强也          强:勉强

    D. 赵襄王郊迎甘罗               郊:到郊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之 :助词,不译

    B. 请因孺子行                   因:依着

    C.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其:难道

    D.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乃: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B. 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候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 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 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④剑歌:援引孟尝君的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的典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秋季景象,奠定了全诗苍茫、悲怆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横空、浮云涌动的景象,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旷远雄浑寰宇的敬畏。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荆棘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本诗寓情于景,意蕴丰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______,____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往往正蕴藏在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中:孔子、庄子、陶渊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岳飞……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中的两三个典型人物,谈一谈你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