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选择题 2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周王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分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邰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

    C. 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迅速转型

    D.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 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 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 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 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         )

    A.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度   D. 确立皇帝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 汉代实行察举制

    C. 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 汉初郡国并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一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 尚书省与中书省

    B. 中书省与门下省

    C. 门下省与尚书省

    D. 尚书省与吏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根据表中的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

    官僚机构

    机构职责

    掌典领百官。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通“专”)判省事。

    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

    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B. 尚书省、礼部、中书省、户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D. 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都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 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 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 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雍正帝对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道“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之所以获此殊荣的原因是

    A.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B. 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D.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D. 不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

    A. 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 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

    C.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 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4)据材料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唐)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

    材料二  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①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②,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衷)?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

    ①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

    ②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法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一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一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