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    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歌词、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公车上书 D. 义和团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②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A. 人民群众的支持

    B. 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 解放军作战英勇

    D.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的“初心”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最大功绩是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 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民主、科学

    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入。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反帝反封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北京的城市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北京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这主要得益于

    A.东北全境解放 B.辽沈战役胜利 C.淮海战役胜利 D.平津战役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淘最上海》这个节目将上海特色的内容,进行大盘点,大总结,大归类,使你对上海的风土人情无比陶醉。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

    ①大生纱厂

    ②轮船招商的成立

    ③《新青年》的创刊

    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四: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个国家?签订的条约哪一条款项,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且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探索活动?

    (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出行到各国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主持公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材料二:90多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展现的是哪次历史事件?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90多年前”指的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星火燎原”中第一簇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由此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4)材料三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关键的政党。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政局和前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读图说史)

    (学以致用)

    时间

    国共两党关系

    主要成果或危害

    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1937年

    十年内战

    给日本侵华带来了可趁之机

    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5—1949年

    敌对状态打内战

    人民遭殃,③      至今未归

    (1)图1、图2反映的国共谈判的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所学内容及表格信息提示,在上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分别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两例。

    (4)指出国共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放军走向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