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小作文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干:求取

    B. 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止步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与:赞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引绳而束缚之           夫人有恩而背之

    B.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行道之人何罪哉

    C. 先生匍匐以进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

    D. 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须眉皓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 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 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②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6.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                 ”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

    (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 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 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 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契合:“契”读作qiè      意思是“符合”

    B. 皑皑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

    C. 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   意思是“空闲”

    D. 隽秀:“隽”读作juàn     意思是“清秀”

    3.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入两句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C. 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D.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

    B. 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C. 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D. 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

    B. 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技术

    C. 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

    D. 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倒角脱模工法”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这一技术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B. 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

    C. 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D. 这一技术的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归传统   B. 天人合一   C. 中西并融   D. 张扬个性

    8.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14年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 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 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 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借常常会特定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事物”与作者创作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B. 《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是鲁迅认为需“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而特意添加的。

    C. 《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碾坊”与“渡船”的选择;前者意味着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代表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D. 《红岩》中江姐等人绣的“五星红旗”,既寄托了江姐等同志们得知新中国建立时的喜悦,也蕴含着她们对党的爱与忠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 “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 “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 “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2.“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唐•李商隐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唐•杜牧

    C. 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   《北山岩》     宋•郑樵

    D.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3.《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

    ②古诗词中,多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春水比喻愁之深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助声音营造奇幻瑰丽的梦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

    ⑤以声音写景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类似写法的句子: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微写作

    (一)下面二个题目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六部文学名著有关。请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班里举办“读文学名著,讲智慧故事”读书交流活动,请从上面的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讲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与同学分享。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语言生动。

    ②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你以上面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二)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自圆其说,条理清楚。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

    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也有人说: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