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 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 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 人性解放的渴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A. 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 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 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 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 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 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 工商业市镇兴起

    C.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 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B. 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 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 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在③处开始实行的措施是

    A. 设三省六部

    B. 设立枢密院

    C. 废丞相制度

    D. 设置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A. 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 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 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 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两极格局下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了“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材料二1912年冬,哈尼斯曾坦率地告诉德国驻伦敦大使李奇诺斯基:英国必须竭力维持大陆两个集团的均势,决不能听任法国被搞垮;因此这种爆发时,英国一定会站在法俄一边。威廉二世也是心里有数的,他曾说:“当斯拉夫族和日耳曼族进行最后斗争时,盎格鲁一萨克森人将站在斯拉夫人和高卢人一边。”

    ——赵辉杰《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不过是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围绕是欧美人还是亚洲自己人对亚洲管理权的争夺,币中国人却阻止了日本人的“大东亚新秩序”计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前英德两国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及怎样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请回答:

    (1)材料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

    (2)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缴纳给债主,自己只能留六分之一,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材料二基伦暴动约十年后,德拉古受命立法。学者们推测,大概他的法律肯定了那早巳不为平民所需要的贵族对平民的保护关系,赋予贵族夺取平民土地、将负债者及其妻儿卖为奴隶的权力,使平民的处境急剧恶化,债务奴隶制广泛流行开来。

    ——摘自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参

    材料三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

    (2)客观评价材料二中的德拉古立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失与得,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