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瓦解。”材料描述的是

    A.《辛丑条约》的影响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这一时期,张謇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英法联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③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④镇压义和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B.起义的时间是1851年——1864年

    C.起义领袖是洪秀全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斥责清廷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最能说明清廷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纵容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军阀割据 B.北伐战争 C.实现共和 D.师夷长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列举了孙中山“振兴中华”大事年表,完全正确的对应项是

    1894年成立兴中会

    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1913年二次革命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淮海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蒋介石主动做出了让步

    C.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D.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措施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减租减息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关的是(   )

    A.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国共合作,守土抗战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铲除军阀 D.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为“学习外国利器”,该运动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2)材料二中的“变法”发生在哪一年?是指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什么?该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材料三:大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7月30日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中“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能够实现“三军过后尽开颜”,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写出图二战役的历史影响。写出图三战役的指挥者。

    (3)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说明(包含事件和意义)。

    (4)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