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尽(jǐn)管   纰(bǐ)漏   可贴(chuāng)  既往不咎(jiù)

    B.僭(jiàn)越   粗犷(ɡuǎng) 压轴(zhòu)戏  兄弟阋(xì)墙

    C.锃(zèng)亮   颔(hán)联   上档(dǎng)次  大模(mú)大样

    D.憎(zēnɡ)恨   嘘(xué)头 白炽(chì)灯  按捺(nài)不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精粹  蝉联  和事老  合衷共济

    B.躁动  渲泄  订书机  平心而论

    C.陨落  凋敝  爆冷门  个中三昧

    D.搏弈  坐落  水龙头  良辰美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学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的广告主题之一。

    B.记不清都是在地坛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C.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题为“死水”的文章。

    D.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乞讨儿童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呢?

    B.虽然每天来山东博物馆参观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混乱和不文明现象,实现了“十艺节”文明观展的倡导。

    C.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好看的橱柜品牌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D.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顶着橡树的牛犊

    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亲自批示发表而声名鹊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而流亡国外20年,晚年回国后还因对叶利钦的批判和对普京的赞誉而饱受非议,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他永远只为“正义”说话,挥舞着“战笔”,为国家的前途开出“良方”。

    1965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发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这部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小说引起重视,主要在于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1967年,索尔尼仁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国》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受到苏联当局的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歌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1973年,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4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从联帮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美国当局以为他不喜欢极权主义,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揶榆苏联。1974年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渣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但他们惊恐地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演讲中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善世价值,称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资主义,这样的言论让邀请者很尴尬。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1994年,受叶利欠总统邀请回到俄罗斯,原来遭禁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归来的他发表了一连串抨击时政的言论,让当局异常难堪,1998年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列勋章。在索尔仁尼琴心中没有权威,只有正义和真理,当俄罗斯遭遇大灾难时,他总会重复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一句话,“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索尔仁尼琴心目中的“神”,与其说是宗教中的耶和华,不如说是他永远秉承的真理。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尼仁琴一度被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索尔仁尼琴获得了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咯吱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摘编自《索尔仁尼琴:俄罗斯良知》)

    [注]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2008年),俄罗斯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1970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当局驱逐出境,1994年返回俄罗斯,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俄罗斯国家奖。2008年逝世,享年90岁,被誉为“俄罗斯良知”。

    1.本文开头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

    2.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被誉为“俄罗斯良知”?(4分)

    3.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顶着橡树的牛犊”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之    善:交好

    B.高祖克京城,靖将斩之         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伐            吊:安抚

    D.突利可汗不于靖             虞:预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赏将士  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度岭至桂州       ②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心腹     ②吾还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④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3分)

    (2)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4分)

    (3)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篇》)

    (2)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3)靡不有初,          。(《诗经·大雅·荡》)

    (4)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55字。(4分)

    春节期间,仅用5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在这之前,同名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抛开电视节目本身的影响力,主创人员分头在全国各大城市出席了40多场见面会,主创人员的这种大力宣传推广也促成了它的大卖。同时,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不是标准电影,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如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连贯的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部分在表述上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4分)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①《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②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受理了大量行政案件,有效地化解了行政争议,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③行政审判的特殊职能作用日益彰显。但是,④最高人民法院开通的民意沟通信箱征集的意见来看,行政诉讼“告状难”现象依然存在。最高人民法院为此进行了深入调研,⑤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⑥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⑦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米兰•昆德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